:::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辭章意象形成論
作者:陳佳君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滿銘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意象內容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3)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6
本論文主要由意象概念,統貫辭章內容之四大要素──「情」、「理」、「事」、「景」,系統性的探討辭章意象形成論的架構與內涵。文中不僅從哲學與文藝理論,加以溯源探流,更從內核、外圍之形成成分,與單一、複合之組成類型,建立辭章意象形成之理論體系。一方面釐析核心情意之諸多議題,統整紛紜的物事材料,另一方面亦就篇章縱橫向結構之疊合,闡論各類辭章中主體情意與客體物象之有機結合。
重要參考書目(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壹、專書
一、意象學類
王立《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學林,1999。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安徽文藝,2000。
胡雪岡《意象範疇的流變》,百花洲文藝,2002。
夏之放《文學意象論》,汕頭大學,1993。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中國社會科學,1992。
歐麗娟《杜詩意象論》,里仁,1997。
嚴雲受《詩詞意象的魅力》,安徽教育,2003。
二、章法學及文章寫作類
仇小屏《文章章法論》,萬卷樓,1998。
仇小屏《章法新視野》,萬卷樓,2001。
王凱符、張會恩《中國古代寫作學》,中國人民大學,1992。
吳應天《文章結構學》,中國人民大學,1989。
許恂如《作文百法》,廣文,1985。
陳佳君《虛實章法析論》,文津,2002。new window
陳師滿銘《章法學新裁》,萬卷樓,2001。
陳師滿銘《章法學論粹》,萬卷樓,2002。
陳師滿銘《章法學綜論》,萬卷樓,2003。
張少康《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文史哲,1991。new window
張師春榮《文學創作的途徑》,爾雅,2003。
張壽康《文章學導論》,新學識,1990。
張聲怡、劉九洲《中國古代寫作理論》,華中工學院,1985。
劉錫慶、齊大衛主編《寫作》,北京師範大學,1994。
鄭師頤壽《辭章學導論》,萬卷樓,2003。
謝无量《實用文章義法》,華正,1990。
三、詩歌類
仇兆鰲《杜詩詳註》,里仁,1980。
王文濡《唐詩評註讀本》,文明,1932。
王國維《人間詞話》(收於《詞話叢編》),新文豐,1988。
方東樹《昭昧詹言》,廣文,1967。
江錦玨《詩詞義旨透視鏡》,萬卷樓,2001。
李元洛《歌鼓湘靈》,東大,1990。
李漁《窺詞管見》(收於《詞話叢編》),新文豐,1988。
沈德潛《說詩晬語》(收於《清詩話》),藝文,1977。
周振甫《詩詞例話》,長安,1987。
邱師燮友註譯《新譯唐詩三百首》,三民,1976。
柳晟俊《王維詩研究》,黎明,1987。
洪順隆《抒情與敘事》,黎明,1998。
洪邁《容齋詩話》,廣文,1971。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大學,1987。
唐汝詢《唐詩解》(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莊嚴,1995。
浦起龍《讀杜心解》,中央輿地,1970。
陳友冰《兩漢南北朝樂府鑑賞》,五南,1996。
陳師滿銘《詩詞新論》,萬卷樓,1994。
陳師滿銘《詞林散步》,萬卷樓,2000。
張師春榮《詩學析論》,東大,1987。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巨流,1999。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巨流,1999。
黃省曾編次《名家詩法》,廣文,1998。
黃振民《歷代詩評解》,興文齋,1969。
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臺灣中華,1995。
喻朝剛、吳帆、周航編著《宋詩三百首譯析》,吉林文史,1998。
楊齊賢集注、蕭士贇補注《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上海商務印書館。
趙山林《詩詞曲藝術論》,浙江教育,1998。
趙乃增《宋詞三百首譯析》,吉林文史,1999。
歐陽脩《六一詩話》(收於《歷代詩話》),中華,1992。
錢鴻瑛、喬力、程郁綴《唐宋詞》,廣西師範大學,2000。
謝榛、王夫之《四溟詩話‧薑齋詩話》,人民文學,1998。
釋皎然《詩式》,商務,1965。
顧亭鑑纂輯、葉葆王詮注《學詩指南》,廣文,1998。
顧龍振編輯《詩學指南》,廣文,1987。
四、散文類
王師更生《蘇軾散文研讀》,文史哲,2001。
宋文蔚《評註文法津梁》,蘭臺,1983。
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文津,1978。
呂祖謙《古文關鍵》,廣文,1970。
林景亮《評註古文讀本》,臺灣中華,1969。
林雲銘《古文析義》,廣文,1997。
吳楚材評註、王文濡校勘《精校評註古文觀止》,臺灣中華,1988。
吳闓生《古文範》,臺灣中華,1970。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文史哲,1998。
過商侯《古文評註全集》,宏業,1979。
謝枋得《文章軌範》,廣文,1970。
歸有光《文章指南》,廣文,1985。
五、文學理論類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文史哲,1994。
王師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文史哲,1997。
王葆心《古文辭通義》,臺灣中華,1965。
李塗、陳騤《文章精義‧文則》,莊嚴,1979。
李國平、沈正元《文章內容的理解》,語文,1996。
沈師謙《文學概論》,五南,2003。
吳曾祺《涵芬樓文談》,商務,1966。
來裕恂著、高維國等注釋《漢文典注釋》,南開大學,1993。
陳繹曾《文說》(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商務,1986。
陳鵬翔《主題理論與實踐》,萬卷樓,2001。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聯經,1998。
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學海,1991。
劉大櫆《論文偶記》,人民文學,1998。
劉熙載《藝概》,華正,1988。
蕭瑞峰《多情自古傷離別─古典文學別離主題研究》,文史哲,1996。
六、心理學及美學類
李澤厚《美學論集》,三民,1996。
吳功正《中國文學美學》,江蘇教育,1990。
邱明正《審美心理學》,復旦大學,1993。
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湖南教育,1998。new window
張少康《古典文藝美學論稿》,淑馨,1989。
張紅雨《寫作美學》,麗文,1996。
黃永武《詩與美》,洪範,1997。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文津,1987。new window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滄浪,1986。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萬卷樓,1994。
錢谷融、魯樞元《文學心理學》,新學識,1990。
七、其他類
方苞《方望溪全集》,世界,1965。
王國維《王觀堂先生全集》,文華,1968。
王弼注、石田羊一郎刊誤《老子王弼注》,河洛,1974。
王弼注、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廣文,1972。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藝文,1971。
李漁《閑情偶寄》,長安,1979。
吳秋林《中國寓言史》,福建教育,1999。
昭明太子編、李善注《文選》,藝文,1991。
袁守定《佔畢叢談》,清光緒十二年刻本。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商務,1996。
陶淵明著、李公煥箋《箋注陶淵明集》(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商務,1965。
章微穎先生《中學國文教學法》,蘭臺,1969。
陳良運《周易與中國文學》,百花洲文藝,1999。
陳佳君《國中國文義旨教學》,萬卷樓,2004。
陳師滿銘等著、傅師武光主編《名家論國中國文續編》,萬卷樓,1998。
陳澧《東塾集》,文海,1969。
黃宗羲《南雷文定》(四部備要集部),上海中華。
黃宗羲原本、全祖望修定《宋元學案》(四部備要子部),上海中華。
黃錦鋐先生《國文教學法》,三民,1997。
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世界,1952。
劉正浩等注譯《新譯世說新語》,三民,1996。
摯虞《摯太常遺書》,藝文,1970。
貳、論文
一、學位論文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new window
孫鐵吾《李白詩歌植物意象研究》,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陳靜俐《《詩經》草木意象》,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張雯華《東坡詞色彩意象析論》,臺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2003。
黃大松《晚唐詩歌中黃昏意象研究》,政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黃淑貞《主旨(綱領)安置於篇腹的結構類型析論》,臺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2002。
蔡美惠《方東樹文章學研究》,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new window
謝奇懿《五代詞山的意象研究》,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二、期刊論文
仇小屏〈談主旨置於篇腹的謀篇方式──以高中國文為例〉,《國文科教學研究專輯(五)》,1999.6。
王光明〈詩歌意象論〉,《福建論壇》75期,1993.2。
王師基倫〈韓柳古文的美學價值〉,《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七期,1996.3。
林聆慈〈古典詩詞中的月意象〉,《國文天地》17:10,2002.3。new window
吳賢陵〈唐代民間歌謠植物意象舉隅〉,《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84期,2001.6。
洪正玲〈談主旨安置於篇末的謀篇方式〉,《國文天地》15:9,2000.2。
洪林鐘〈鳥‧菊‧酒──略論陶淵明詩歌意象建構及其人格凸現〉,《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3。
晏小平〈淺析詩歌意象的運用手法〉,《文藝理論與批評》53期,1995.3。
陶行傳〈意象的意蘊場──兼論「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文藝理論研究》,2002.3。
陳佳君〈情景法的理論與應用──以中學詩歌課文為例〉,《國文天地》15:5,1999.10。new window
陳佳君〈論辭章內容結構之單一類型──以其所適用的章法為考察重心〉,《修辭論叢(第四輯)》,2002.5。new window
陳佳君〈論章法的族性〉,《辭章學論文集(上冊)》,2002.12。
陳佳君〈論章法的「四虛實」〉,《修辭論叢(第五輯)》,2003.11。new window
陳師滿銘〈文章主旨或綱領安置於篇腹的結構類型──以蘇辛詞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通訊》,2000.10。
陳師滿銘〈論章法與情意的關係〉,《國文天地》17:6,2001.11。
陳師滿銘〈從意象看辭章之內容成分〉,《國文天地》19:8,2004.1。
敏澤〈中國古典意象論〉,《文藝研究》,1983.6。
劉師渼〈窺意象而運斤──試論《文心雕龍》意象說與形聲情文的表現〉,《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五期,1994.3。
鄭師頤壽〈臺灣辭章學研究述評〉,《首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1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