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徐冰作品中的動物符號與生態關懷
書刊名: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作者:黃宗潔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Tsung-chieh
出版日期:2016
卷期:62
頁次:頁161+163-194
主題關鍵詞:徐冰動物符號生態關懷背後的故事文化動物Xu BingAnimal symbolsEcological concernBackground storiesCultural anima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方振寧(20011200)。深思熟慮的荒誕--徐冰藝術論。藝術家,53(6)=319,428-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冷林(2001)。藝術為人民服務!--徐冰參與創造新文化的工程。典藏今藝術,105,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巫鴻(20010600)。徐冰對媒體和視覺技術的實驗。典藏今藝術,105,3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子衿(20120400)。未來,在藝術之外--專訪徐冰。典藏今藝術,235,140-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茜芳(19990300)。探索渡過的起點與終點--徐冰的藝術創作路。典藏藝術,78,202-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韓文彬、郁安(2011)。背後的故事:徐冰的變幻藝術。東方藝術.大家,2011(19),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iu, Joyce C. H.(20150300)。Aestheticization of Post-1989 Neoliberal Capitalism: From the Forms of Life to the Political Uses of Bodies。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41(1),41-64。new window  new window
圖書
1.Hinchliffe, Steve、盧姿麟(2009)。自然地理學:社會、環境與生態。新北市: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巫鴻、肖鐵(2012)。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hompson, Don、譚平(2011)。身價四億的鯊魚--當代藝術打造財富傳奇。臺北市:原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anguel, Alberto、薛絢(2002)。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憎。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ishop, C.、林宏濤(2015)。人造地獄:參與式藝術與觀看者政治學。台北:典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名潞(2001)。世紀烏托邦:大陸前衛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évi-Strauss, Claude、周昌忠(1998)。神話學:餐桌禮儀的起源。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朱(2013)。灰色的狂歡節:2000 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邵亦楊(2012)。後現代之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段義孚、周尚意、張春梅(2014)。逃避主義:從恐懼到創造。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朝輝(2005)。天地之際:徐冰與蔡國強。香港:Timezone 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Sans, Jérôme、陳韻(2009)。對話中國:傑羅姆.桑斯與32位當代藝術家訪談。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北市立美術館(2014)。徐冰:回顧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青(2012)。行為藝術與心靈治癒。北京:後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rown, Andrew、Tomii, Reiko、Elliott, David(2012)。Xu Bing。Albion Editions。  new window
16.Erickson, Britta(2001)。The Art of Xu Bing: Words Without Meaning, Meaning Without Words。Washington:Freer Gallery of Art。  new window
17.Vainker, Shelagh、Xu, Bing(2013)。Landscape/Landscript。Oxford:Ashmolean Museum。  new window
18.Grout, Catherine、黃金菊(2009)。重返風景:當代藝術的地景再現。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40225)。《徐冰與孩子們的木林森計畫:臺灣》文宣,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曉東(2012)。搭建一個古甕般的思想廢墟--評歐陽江河的《鳳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紀蕙(2014)。勢與形--從死亡形式到生命形式,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冰(2014)。那時想什麼,怎麼想。徐冰回顧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嘉驥(2014)。以藝術淑世--從「徐冰:回顧展」談起。徐冰:回顧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尼可拉.布西歐、繆詠華(2014)。人類世政治--當代藝術中的人類、事物及它們的物化。2014 臺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eise, Ursula K.、陳佩甄(2016)。「人類世」的比較生態批評。全球生態論述與另類想像。臺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宗潔(2015)。論當代藝術中動物符號的倫理議題。全球化下兩岸文創新趨勢。臺北: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新田(2009)。解放風景:自然的新人文思索。重返風景--當代藝術的地景再現。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淑文(2015)。「劇烈加速度」的迴線圖:複雜系統之間的相互認識。2014臺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