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理明心渡,心理緣總督--論「心理學」一詞中文翻譯之肇基
書刊名:文化越界
作者:賴世烱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ai, Shih-chiu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2
頁次:頁1-18
主題關鍵詞:宋代理學明代心學心理學臺灣總督府荻生徂徠日人西周Song ConfucianismMing XinXuePsychologyTaiwan governor generalOgyū SoraiNishi Aman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王妍妍、夏藝(2015)。日本兒童觀周作人兒童文學思想的開啟與構建。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牛建科(2008)。日本古學與復古國學散論--以荻生徂徠與本居宣長為中心。東疆學刊,25(4),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小珊、徐臻(2010)。日本明治啓蒙思想家西周的語言文字觀考述。東南亞研究,2010(1),9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鳳炎(2015)。漢語心理學--詞是如何確立的。心理學探新,35(3),195-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卓福安(20030700)。由王世貞對科舉制度及王學末流的批判論其復古主張的文化意義。文學新鑰,1,1+3-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毅立(2015)。荻生徂徠之古文辭學與世界認知。日語學習與研究,2015(4),66-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Matsumot, Matataro(1899)。Researches on acoustic space(博士論文)。Yale University,New Haven, Connecticut。  new window
2.Rikimar, Ji-Yen(1923)。Emotion and endocrine activities(博士論文)。Clark University,Worcester, Massachusetts。  new window
圖書
1.康有爲(1971)。康南海自編年譜。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雲漢(2014)。中國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宗羲、沈芝盈(1983)。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友蘭(2015)。中國哲學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金泉(2011)。新譯張載文選。臺北市: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利華(1993)。王世貞年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西周(1874)。百一新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西周(1874)。致知啟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生龍(2009)。新譯傳習錄。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塨(1966)。顏習齋先生年譜。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島平三郎(1893)。心理綱要--師範學校教科用書。普及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啟超(1936)。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北帝國大學(1928)。臺北帝國大學一覽。臺北市:小塚本店印刷工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aven, J.、西周(1875)。心理學。文部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康有為、姜義華(1992)。康有為全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湯錦台(2001)。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臺北:城邦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傅佩榮(2011)。一本就通:西方哲學史。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力丸研二(2016)。台北帝大教授後代,對於青田街一代大學住宅的回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傳第一百七十五‧李攀龍傳‧王世貞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之系所簡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島平三郎教育者、心理學者、著述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荻生徂徠(1720)。唐後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德宗景皇帝實錄--光緒三十年五月癸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子安宣邦、陳璃芬(2008)。日本朱子學究竟何事?貝原益軒與近世知識的成立。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崑將(2005)。近二十年來日本學界關於陽明學的回顧與展望。東亞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忘。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荻生徂徕(1903)。辨名。日本倫理彙編--卷之6 --古學派之部。育成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荻生徂徠(1903)。辨道。日本倫理彙編-卷之6--古學派之部。育成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賴世燜(2013)。動作變異理論與易學關係初探。從易經談人類發展學。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