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橫公路的身世
書刊名: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作者:王之相
作者(外文):Wang, Chih-shia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4
頁次:頁1-26
主題關鍵詞:政策橫貫公路蔣經國榮民PolicyCross-island highwayChiang Ching-KuoVeteran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會議論文
1.林勝偉(2004)。戶籍與兵籍:戰後台灣人口統計二元化之成因及其影響。2004台灣人口學會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4/04/23-24)。台北:台灣人口學會。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樹欉、顏愛靜(1999)。原/漢主張保留地產權的爭議及處理措施的研議:從政治經濟觀點的分析。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護學術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4+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永龍(1999)。反思台灣原住民族土地、文化與保育。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護學術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台灣省政府(1957)。省政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台灣省政府(1960)。省政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台灣省政府(1970)。省政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灣省政府(1984)。省政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經濟部橫貫公路資源調查團(1956)。經濟部橫貫公路資源調查團調查報告。台北:經濟部橫貫公路資源調查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台灣省公路局(1960)。東西橫貫公路工程專輯。台北:台灣省公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華民國道路協會(1966)。中華民國道路年鑑。台北:中華民國道路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灣省公路局北基二路工程處(1966)。麥克阿瑟公路施工報告。台北:台灣省公路局北基二路工程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灣省新聞處(1971)。林業建設。南投:台灣省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1972)。台灣省東西橫貫公路開發紀念集。台北: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1987)。台灣省交通建設。台北: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重修台灣省通志一卷一:大事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台灣省交通處(1998)。台灣交通回顧與展望。南投:台灣省交通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俊昌、陳亮州(2010)。進退存亡--民國卅八年前後軍事檔案專輯。台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譚伯英、李孟暹、傅勤家(1968)。滇緬公路修築史。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瑞宗(2012)。天命行腳:中橫半世紀。宜蘭: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工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炳盛、方建能(2003)。台灣的金礦。北縣: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炳炎(2004)。保衛大台灣的美援。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琇環(1997)。台灣光復後美援史料。北縣: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美璜(1951)。橫貫公路闢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美璜(1979)。台灣地區公路建設整體發展計畫構想芻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姚鶴年(2001)。台灣森林史料圖文彙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姚鶴年(2006)。台灣的林業。北縣: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炫星(1991)。台灣的古道。台中:台灣省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俊(1987)。台灣道路發展史。台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邦宗(2005)。蔣經國一生。台北:德威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漆高儒(1991)。蔣經國的一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進慶(2001)。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鳳翰(1997)。日軍在台灣。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錢大群(2001)。台灣公路巴士沿革。台北:錢大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魏稽生、嚴治民(2008)。台灣的礦業。北縣: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韓斌(2007)。柏楊傳。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蘇進強(2000)。國軍兵力結構與台海安全。北縣: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Dye, T. R.(1972)。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new window
31.Foucault, M.(1977)。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London:Penguin Books。  new window
32.Foucault, M.、Rabinow, Paul(2000)。Essential Works of Foucault, 1954-1984。New York:Free Press。  new window
33.Stewart, H. Jr.、David, H.、Lester, J. P.(2008)。Public Policy: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Boston:Thomson Wadsworh。  new window
34.Shilling, C.(2012)。The Body and Social Theory。London:Sage。  new window
35.Weber, M.、Runciman, W. G.(1982)。Weber Selections in Transla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6.Clough, Ralph N.(1978)。Island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7.Abrams, Philip(1982)。Historical sociolog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Peräkylä, A.、Ruusuvuori, J.(2011)。Analyzing talk and text。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London:Sage。  new window
2.(2008)。LeRoy Prince訪談紀錄。美軍顧問團在台工作口述歷史。台北:國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msden, Alice H.(1985)。The state a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Jenkins, R.(2007)。The meaning of policy/ policy as meaning。Policy Reconsidered: Meaning, Politics and Practices。Bristol:The Policy Press。  new window
5.Walzer, M.(1991)。The politics of Michel Foucault。Foucault--A Critical reader。Cambridge: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6.Weir, Margaret、Skocpol, Theda(1985)。State structures and possibilities for 'Keynesian' response to the Great Depression in Swede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