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如何確立新聞體制?--建國前在香港的公開與地下討論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賀碧霄
作者(外文):He, Bi-xiao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61
頁次:頁37-52
主題關鍵詞:華商報中共香港私營報紙民主人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Louis, William Roger(1997)。Hong Kong: The critical phase, 1945-1949。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02(4),1052-1084。  new window
2.高王凌(20121000)。中國共產黨為甚麼放棄新民主主義?。二十一世紀,133,32-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irby, William C.(1990)。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Modern China: Economic Planning on the Mainland and on Taiwan, 1943-1958。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24,121-141。  new window
4.張執一(1990)。中央上海局和香港分局從事地下工作。潮流月刊,43,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濟順(2011)。從民辦到黨管:上海私營報業體制變革中的思想改造運動--以文匯報為中心案例的考察。中國當代史研究,2011(1),46-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賀碧霄(2011)。從《華商報》關於新聞自由的討論到上海私營報紙成為改造對象--1949年-1952年前後中共新聞政策考察。國際新聞界,2011(1),114-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漢明(2003)。從「中間派」到「民主黨派」:中國民主同盟在香港(1946-1949)。近代史研究,2003(6),45-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袁小倫(2002)。戰後初期中共利用香港的策略運作。近代史研究,2002(6),121-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奎松(2011)。中共建國初年的幹部任用政策考察--簡論1950年代「反地方主義」的由來。中國當代史研究,2011(1),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Roth, Andrew(19490507)。The Place of the Press in Communist China。The China Weekly Review,220。  new window
11.陳雷剛(2015)。章漢夫在香港。黨史縱橫,2015(7),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茅盾(1986)。訪問蘇聯.迎接新中國--回憶錄。新文學史料,1986(4),3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鍾紫(1991)。香港報業春秋。廣東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rantham, Alexander(1965)。Via Ports: From Hong Kong to Hong Kong。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徐鑄成(1998)。徐鑄成回憶錄。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u, Xiaobo、Perry, Elizabeth J.(1997)。Danwei: The Changing Chinese Workplace i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rmonk, N. Y.:M. E. Sharpe Inc.。  new window
5.宋雲彬(2002)。紅塵冷眼:一個文化名人筆下的中國三十年。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重(2010)。毛澤東與《文匯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Vogel, Ezra F.(1969)。Canton under Communism: Programs and Politics in a Provincial Capital, 1949-1968。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Zarrow, Peter(2005)。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Routledge。  new window
9.Isaacs, Harold R.(1985)。Re-Encounters in China: Notes of a Journey in a Time Capsule。Armonk, New York:M. E. Sharpe。  new window
10.Loh, Christine(2010)。Underground Fron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Hong Kong。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夏衍(2016)。懶尋舊夢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滌新(1989)。風狂霜峭錄。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錢理群(1996)。天地玄黃。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敦德(2012)。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紀實。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于友(1996)。劉尊棋。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O'Brien, Neil L.(2003)。An American Editor in Early Revolutionary China: John William Powell and the China Weekly/Monthly Review。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1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90)。周恩來年譜(1898-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聖陶(2002)。旅途日記五種。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柳無非(2015)。柳亞子日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林嵐(2012)。故事新聞:張林嵐九十年回憶錄。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新民晚報史編撰委員會(2004)。飛入尋常百姓家:新民報--新民晚報史七十年史。上海: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98)。周恩來傳(1898-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直淑、戴晴、章含之(1988)。梁漱溟、章士釗與毛澤東。香港:達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羅銀勝(2004)。才情人生喬冠華。北京: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茆貴明(2007)。喬冠華傳:從清華才子到外交部長。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Glosser, Susan L.(2003)。Chinese Visions of Family and State, 1915-1953。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7.Friedman, Edward、Pickowicz, Paul G.、Selden, Mark(1991)。Chinese Village, Socialist State。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19491007)。Chinese Reds in KuKong: Entry into Key Rail Splits Nationalist Forces in South。  new window
2.(19470204)。Political Information: Communist Activities: Hong Kong,http://www.cia.gov/library/readingroom/document/cia-rdp82-00457r000300360008-5,(CIA-RDP82-00457R000300360008-5)。  new window
3.李衞明(19490116)。新聞自由與私人辦報--與劉尊棋先生商榷新中國應否允許私人辦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尊棋(19490101)。新中國的一個抉擇--財主的新聞自由?還是民主的新聞自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490621)。范長江講話說明新聞的觀點和政策:保護進步的報章雜誌,反人民的言論絕不容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490530)。Reds Close Down Six Chinese Papers。  new window
7.(19490529)。Two Newspapers Closed by Chinese Communists。  new window
8.Gould, Randall(19490531)。Shanghai: Communists and Capitalism。  new window
9.鐸(19490206)。新國家與新報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揚(19490206)。新中國的辦報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疾風(19490206)。不應容許私人辦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星火(19490206)。論新聞出版的自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毛澤東(1996)。同三位西方記者的談話(1946年12月9日)。毛澤東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0)。港粵工委和撤退工作。中共中央南京局。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方(1989)。方方致中央及統戰部電--香港分局擬縮小組織機構(絕密)(194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彙集(1947.5-1949.3)。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連貫(1995)。連貫生平簡表。賢者不朽:連貫同志紀念文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連貫(1995)。連貫簡傳。賢者不朽:連貫同志紀念文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連貫(1995)。和衷共濟,風雨同舟。賢者不朽:連貫同志紀念文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奎松(2013)。新中國新聞報刊統治機制的形成經過--以建國前後王芸生的「投降」與《大公報》改造為例。報人報國--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讀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9)。羅邁致堯電--華南黨組織分布狀況(1947年8月27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彙集(1947.5-1949.3)。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9)。邁致恩來電--羅對港九工運的說明與建議(194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彙集(1947.5-1949.3)。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尹林平(1989)。廣東區委致中央並轉重慶周、林平電--關於廣東整軍的決定(1946年3月11日)。廣東革命歷史文件彙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尹林平(1989)。尹林平致廣東區委電--對整軍問題之意見(1946年3月17日)。廣東革命歷史文件彙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9)。財委一年來業務報告(1947年12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彙集(1947.5-1949.3)。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89)。香港分局致中央並中城部電:香港分局工作報告(1948年8月18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彙集(1947.5-1949.3)。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9)。香港分局關於廣東政治資料總結(1948年)。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彙集(1947.5-1949.3)。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淑真(1996)。香港《華商報》與《群眾》周刊。1949飄搖港島。北京:時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夏衍(1991)。白首記者話當年。香港報業春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奇(1991)。憶復刊後的香港《華商報》。香港報業春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思慕(1991)。《華商報》的國際時事宣傳及其他--我進《華商報》的前後。香港報業春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80)。中共中央關於新解放城市中中外報刊通訊社處理辦法的決定(1948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彙編。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80)。中共中央關於不要命令舊有報紙一律停刊給平津兩市委的指示(1949年1月18日)。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彙編。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80)。中共中央關於對天津舊有報紙處理辦法給天津市委的指示(1949年1月19日)。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彙編。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若塵(1997)。60多年來本人使用過的名字--正名、假名和筆名。風雨流年--梁若塵自述。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錢之光(1996)。接送民主人士進解放區參加新政協。中華文史資料文庫。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祝君宙、蕭斌如(2002)。薩空了年表。薩空了文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89)。香港分局給各區黨委的指示--準備迎接大軍南下與香港工作問題(1948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彙集(1947.5-1949.3)。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89)。方方致電中央並告漢夫加人電--漢夫得新指示後望速返回(1948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彙集(1947.5-1949.3)。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89)。尹林平對目前形勢與任務的幾點意見(1948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彙集(1947.5-1949.3)。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書良(1999)。章士釗生平簡表。寂寞秋桐--章士釗別傳。長春: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白吉庵(2004)。附錄:章士釗年表。章士釗傳。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鄒小站(2011)。章士釗年譜簡編。章士釗。北京: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2015)。章士釗年譜簡編。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章士釗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共民主建國會中常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整風工作委員會(2005)。章乃器反共三十年(1957年10月)。中共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彙編。洛杉磯:中文出版物服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章乃器(1997)。七十自述(1967年2月22日)。章乃器文集。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章乃器(1997)。百年尋夢(代跋)。章乃器文集。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89)。方方至尹林平信--關於當前工作問題(1948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件彙集(1947.5-1949.3)。廣州:廣東省供銷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97)。為保護產業保障人權告國內同胞及各國僑民書(1948年12月4日)。章乃器文集。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奇(1999)。光榮的使命--回憶創辦華南分局機關報的準備工作。南方日報與我:南方日報創刊50周年紀念文集。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曾彥修(1999)。《南方日報》初期二三事。南方日報與我:南方日報創刊50周年紀念文集。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Dillon, Nara(2007)。New Democracy and the Demise of Private Charity in Shanghai。Dilemmas of Victory: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