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梁山好漢打家劫舍事件分析與「義」之解讀
書刊名:問學
作者:何慧怡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1
頁次:頁123-149
主題關鍵詞:梁山好漢打家劫舍聚義梁山泊水滸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3
本論文分析明代小說《水滸傳》所記述梁山好漢打家劫舍事件,觀察對象選擇、劫掠過程、所得財物使用等,以探究事件顯示之意涵。又,從打家劫舍事件延伸,理解梁山好漢所謂之「義」字在此類事件中之解釋。晁蓋等梁山好漢以「不義之財,取之何礙」為理由,開啟綠林事業。日後打劫對象擴及官民之私人財產與官府公庫錢糧。論其手段,分「智取」與「燒殺擄掠」二種,但以後者常見,極其兇殘。梁山屢次劫奪,好漢們打家劫舍亦是為了報仇,所得財物或論功行賞、或享樂揮霍,卻少見用於濟貧。且「不義之財」僅梁山得為之,其他不許,不啻兩套標準。而,打家劫舍過程更吸納諸多好漢投奔梁山,山寨勢力日漸壯大,可說錢糧、人才「一舉兩得」。梁山好漢雖以「義」字相稱打家劫舍之行為,然非聖人所謂道德之「仁義」,亦非朝廷律法所代表之「公義」。打家劫舍所謂之「義」乃作「義氣」解,至於「聚義」則指眾人「聚」在一起以「義氣」行非法之事。梁山處於亂世,見貪官橫行、吏治敗壞,企圖藉「體制外」之「非法正義」重建社會之「義」。但「以暴制暴」終究淪為暴豪之徒,與「正義」背道而馳,更遑論「替天行道」
期刊論文
1.張火慶(19771200)。水滸傳的天命觀念--非抗衡的。鵝湖,3(6),32-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迺慧(20020600)。「水滸傳」的特殊正義結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7,189-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志方(19970300)。赤祼祼的黑幫邏輯--評《水滸》的忠義觀。鵝湖,22(9)=261,32-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文文(2009)。《水滸傳》新解 水滸中的強盜文化。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6(3)=69,8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尚燁(2010)。《水滸傳》中「三打祝家莊」的故事論析。文學教育,2010(3),88-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端民(2011)。拜金主義 梁山聚義失敗的根本原因。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7(131),67-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曉林(2012)。從梁山好漢的立身行事說開去--也說梁山聚義的性質。菏澤學院學報,34(3),58-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丹(2012)。從「三打祝家莊」之淺層敘事看《水滸傳》的深層內涵。學理論,2012(9),75-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侯會(2002)。試論《水滸傳》的悲劇歷史底蘊--從梁山泊與祝家莊、曾頭市的同構關係說起。文學遺產,2002(3),89-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洪茂發(2012)。《水滸傳》中的俠義精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家輝(2007)。《水滸傳》之"俠"研究(碩士論文)。山東師範大學,山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慧淑(2014)。《水滸傳》兵學實踐研究--以《孫子兵法》為觀察中心(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余大平(1999)。解讀水滸傳。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薩孟武(1967)。水滸傳與中國社會。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1)。史記會注考證。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耐庵、羅貫中、金聖嘆、繆天華(1987)。水滸傳。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曦鍾、侯忠義、魯玉川(1987)。水滸傳會評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幼垣(1992)。水滸論衡。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述宇(1983)。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韓非、顧實圻(1966)。韓非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志清、陳正發(1988)。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