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有意味的形式--從戴望舒譯詩〈淚珠飄落縈心曲〉看詞體的格律與抒情特質
書刊名:漢學研究集刊
作者:林怡劭
作者(外文):Lin, I-shao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5
頁次:頁89-116
主題關鍵詞:戴望舒魏爾倫菩薩蠻象徵派Dai WangshuPaul VerlainePuSa ManSymbol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王文彬(2005)。戴望舒年表。新文學史料,106,95-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宗齊(2015)。小令詞牌和節奏研究--從與近體詩關係的角度展開。文史哲,2015(3)=348,50-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宇平(2012)。雙重的「過時」--論戴望舒詩歌創作的認同與選擇。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7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辛華(2009)。論中國分調詞史的建構及其意義。中國韻文學刊,23(1),8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英進(1986)。譯詩的形式瑣談--魏爾倫一首抒情詩的翻譯賞析。法國研究,1986(1),2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德志、肖霞(2003)。施蟄存年表。淮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2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華建銘、韓瑞(2013)。論回文體宋詞的創作及特點。大眾文藝,2013(24),2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建華(2014)。論戴望舒對魏爾倫的翻譯與批評。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3),61-6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昌智(2008)。戴望舒的「雨巷情結」與中國傳統文化。文藝爭鳴,2008(5),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關龍艷(2008)。「溫李新聲」與新詩舊夢--論20世紀30年代現代詩派與晚唐詩歌之關係。學術交流,2008(5),166-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曹濟平、張成(1994)。略論兩宋詞的宮調與詞牌。中國首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蘇鶚(1985)。杜陽雜編。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理(2006)。從蘭社到〈現代〉:以施蟄存、戴望舒、杜衡及劉吶鷗為核心的社團研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蟄存(1999)。施蟄存散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文彬(1995)。戴望舒穆麗娟。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擇魁、王文彬(1987)。戴望舒評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敏如(2003)。南唐二主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釚(1985)。詞苑叢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熙載(1985)。藝概。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姜夔、夏承燾(1998)。白石詩詞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施議對(2008)。詞與音樂關係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怡(2006)。中國新詩的傳統與現代。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鄧子勉(2008)。宋金元詞話全編。南京市: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宏一(2009)。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昫(1986)。舊唐書。臺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北塔(2003)。雨巷詩人:戴望舒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德才(2006)。辛棄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金絲燕(1994)。文學接受與文化過濾:中國對象徵主義詩歌的接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怡劭(2015)。論唐宋時期詞體婉約本色的建構。臺北:致知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道靜、金良年(1988)。夢溪筆談導讀。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唐圭璋(1985)。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坡公(1982)。學詞百法。上海:上海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戴望舒(1938)。望舒草。上海:現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戴望舒(1981)。戴望舒詩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戴望舒(1983)。戴望舒譯詩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戴望舒(2001)。戴望舒經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戴望舒(2012)。戴望舒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羅洛(1987)。魏爾倫詩選。廣西: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欽定詞譜,http://blankego.github.io/LyricPattern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正惠(1989)。形式與意義。抒情的境界。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英俊(1989)。抒情精神與抒情傳統。抒情的境界。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友工(1992)。小令在詩傳統中的地位。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國維(2009)。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王國維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自清。現代詩歌導論。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論集。上海:良友復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