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林傳甲《中國文學史》中的修辭觀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何永清
出版日期:2018
卷期:9
頁次:頁1-17
主題關鍵詞:林傳甲漢語修辭中國文學史華語文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陳國球(2005)。文學史的名與實:林傳甲中國文學史考論。江海學刊,2005(4),170-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淑貞(20081100)。再談漢語修辭的文化透視。中國語文,103(5)=617,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博一(2014)。仿擬及其與用探討。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3(5),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琛(2013)。小論仿擬。青年文學家,2013(4),167-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淑貞(20151100)。閱讀寫作與口語訓練。中國語文,117(5)=70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禾(2005)。仿擬在流行。語文學刊(高教版),2005(1),2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聲泉(2016)。林傳甲字號、家世、卒年考略。蘭臺世界,2016(13),11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曉真(20071200)。杏壇與文壇--清末民初女性在傳統與現代抉擇情境下的教育與文學志業。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5,35-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黎運漢、張維耿(1994)。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傳甲(1986)。中國文學史。台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宏一(2010)。論語新繹。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穆(2008)。論語新解。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介白(1978)。修辭學講話。臺北:信誼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伯峻(1999)。論語譯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潘重規(2000)。論語今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祥源(2010)。古代漢語。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頤壽、陳滿銘(2004)。大學辭章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路燈照、成九田(1987)。古詩文修辭例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鉞(1929)。修辭格。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春榮(1993)。修辭散步。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德春、陳晨(1989)。現代修辭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永武(1992)。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1992)。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黎千駒(2012)。論語導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史燦方(2006)。修辭理論與語言應用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勰、王更生(1991)。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皇侃、高尚榘(2014)。論語義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奕、侯體健、況正兵(2014)。履齋示兒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逢彬、陳雲豪(2016)。論語新注新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毅婷、曾振宇(2015)。論語新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晏、邢昺(1981)。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熹(2016)。宋本論語集注。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顧炎武、黃侃、張繼(1970)。日知錄原抄本。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希杰(2012)。漢語修辭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2012)。現代漢語。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吳禮權(2012)。現代漢語修辭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炳南(2013)。論語講要。臺中:青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凱敏、周雲芳(2015)。論語的文化解讀。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維琦(2012)。修辭學。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鍌(2009)。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姚殿芳、潘兆明(2002)。實用漢語修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胡承措(2015)。論語一本通。北京:言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正治(2015)。修辭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望道(2012)。修辭學發凡。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叢耘(2013)。現代漢語修辭術。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春興(1981)。心理學。臺北:臺灣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嚴(1980)。修辭論說與方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曹音(2015)。論語釋疑。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曹煒(2011)。簡明修辭教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傅隸樸(1988)。修辭學。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彭蘭玉、張登歧(2013)。現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趙世舉、李運富(2013)。古代漢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劉君祖(2016)。新解論語。北京: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慧美(20140000)。語言風格之理論與實務。高雄:高雄復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池昌海(2002)。現代漢語語法修辭教程。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懷信、周海生、孔德立(2008)。論語彙校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慶萱(2002)。修辭學。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