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在音樂中聆聽彼此:泰雅族qwas Lmuhuw歌者「聽唱行為模式」之觀察
書刊名:玉山神學院學報
作者:余錦福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5
頁次:頁37-60
主題關鍵詞:泰雅族朗誦吟唱qwas lmuhuw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陳鄭港(20000300)。臺灣原住民族音樂文化及其發展。山海文化雙月刊,21/22,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錦福(20080400)。泰雅族Qwas Lmuhuw即興吟唱下的歌詞與音樂思維。臺灣音樂研究,6,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錦福(2009)。即興唱和引抗高歌:泰雅族歌謠藏深意歌詞引喻文哲內涵。閲覽,124,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黑帶巴彥(20020400)。泰雅族的深奧的語言(KAIZMIHUNG)。新竹文獻,9,109-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余錦福(2000)。泰雅爾族朗誦古調與文化意涵研究--以宜蘭縣大同鄉部落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第三屆台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成果發表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余錦福。泰雅族音樂文化資源調査計畫--期末成果報告書暨田野日誌。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靈恩(2002)。泰雅Lmuhuw歌謠之研究--以大漢溪流域泰雅社群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蕙千(2009)。紅了阿妹之後?臺灣原住民通俗音樂的生產場域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彰(2016)。泰雅族Lmuhuw的歌詞特徵與社會功能--以司加耶武群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顧玲瑜(2011)。聽見桃山--泰雅音樂文化的重構與再現(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Nettl, Bruno、沈信一(1976)。民族音樂理論與方法。台北:書評書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alinowski, Bronislaw(1922)。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New York:Dutton。  new window
3.葛本儀(2002)。語言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2002)。傳統音樂之美。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炳川(1982)。台灣土著族音樂。台北:百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黑澤隆朝(1973)。台灣高砂族の音樂。東京:雄山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erriam, Alan P.(1964)。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Camegle, Dale、詹麗茹(2015)。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台北:龍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Ralph, L. Kliem(2004)。Leading High-Performance Projects。Boca Raton:J. Ross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光博(2010)。大嵙崁溪流域泰雅族Lmuhuw文本分析。2010全國原住民族研究優選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錦福(2008)。泰雅族音樂。台灣音樂百科辭書。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