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天人之際--一種天人互涵的歷史結構
書刊名:新亞論叢
作者:閆陽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9
頁次:頁99-107
主題關鍵詞:天人學董仲舒天人感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陳靜(1993)。試論王充對「天人感應論」的批判。哲學研究,1993(11),4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秋升(1997)。董仲舒歷史哲學初探。南開學報,1997(6),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志明(2009)。以吏為師到以天為教--董仲舒天人學說新探。河北學刊,29(2),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立文(2010)。董仲舒哲學核心話題探赜。河北學刊,20(1),3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丁為样(2010)。董仲舒天人關係的思想史意義。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7(6),35-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康中乾(2014)。董仲舒「天人感應」論的哲學意義。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54(5),106-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韓星(2015)。董仲舒天人關係的三維向度及其思想定位。哲學研究,2015(9),45-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永祥(1999)。董仲舒取法於天的歷史哲學論網。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4(2),6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董仲舒、張世亮、鐘肇鵬、周桂鈿(2012)。春秋繁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休、徐彥(1997)。春秋公羊傳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班固、王先謙、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2008)。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