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把」字句語法教學順序與步驟研究
書刊名:華文世界
作者:高秀玲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23
頁次:頁61-77
主題關鍵詞:把字句行動研究教學順序教學步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把」字句一直以來都是華語教學中的重點,因為它是華語裡特有的句式,使用頻率非常高且結構較複雜,是外籍生學習時的難點,同時也是困擾著華語教師的教學問題之一。很多華語教師在「把」字句教學中累積了不少的教學經驗,但教學效果卻不如預期。前人對於「把」字句的研究雖多,多著重於「把」字句用法語意功能研究,甚少對於真正落實在課堂中的成效作過研究。有鑑於此,本研究試圖從實務教學角度出發,透過自身實際教學觀察與實驗,採行動研究方法,以學籍生夜間華語班作為研究場域。歷經十堂課的教學實驗,以各大學普遍使用的《實用視聽華語》(二)為教學教材,設定第七課「把」字句為學習目標。筆者針對「把」字句的教學問題以及過去學生對於「把」字句的教學經驗,安排適當的教學順序與步驟,真實呈現「把」字句的教學過程,檢討其問題。經過十堂課的教學後,學生對於「把」字句的學習成效明顯提升,也增進教師的教學品質及專業知能。透過本研究結果,期能幫助初學者易於且正確使用「把」字句,及華語教師在教授「把」字句時有所貢獻
期刊論文
1.沈家煊(2002)。如何處置「處置式」。中國語文,2002(5),387-3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伯江(2000)。論把字句的句式語意。語言研究,2000(1),294-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hompson, Sandra A.(1973)。Transitivity and some problems with the "ba"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208-221。  new window
4.任玉華(1998)。「把」字句的三個平面分析及其在對外華語教學中的應用。華東師範大學大學學報,1998(6),8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必松(1991)。再論對外華語教學的性質和特點。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1),4-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英、鄧小寧(2005)。「把」字句語法項目的選取與排序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3),50-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小兵(2004)。學習難度的測定與考察。世界華語教學,5(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孟宇(2009)。關於「把」字句的教學己見。瀋陽師範大學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6(9),117-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姜德梧(1999)。從HSK(基礎)測試的數據統計看「把」字句的教學。華語學習,1999(5),5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崔希亮(1995)。「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語意問題。世界華語教學,1995(3),1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陸慶和(2003)。關於「把」字句教學系統性的幾點思考。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1),8-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靳洪剛(2004)。語言定式教學法在中文習得和中文教學中的作用。美國中文教師學會學報--漢語教學研究,39(1),4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珣(1997)。試論華語做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原則--兼論海內外和語教學的學科建設。世界漢語教學,1997(1),7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盧福波(2005)。對外華語教學基本句型的確立依據與排序研究。語言文字應用,2005(1),8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薛風生(1987)。試論「把」字句的語意特性。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1),6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屈承憙(2002)。從句法結構到功能與篇章:對外華語語法的循序教育。第二屆對外華語教學語法討論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周坤財(2004)。感官觸發導入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敏(2007)。對外華語教學初級階段「把」字句教學順序研究(碩士論文)。上海外國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俞紅(2012)。結合功能法的「把」字句教學設計(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鳴(2015)。對外華語初級階段把字句任務型教學設計(碩士論文)。雲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秀玲(2017)。初級「把」字句教學行動研究--以《實用視聽華語》第二冊第七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芷安(2012)。華語迷你課程之行動研究--以英國Pilton Community College中學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解曉寧(2003)。留學生看圖寫話中典型「把」字句表現分析及其對教材編寫的啟示(碩士論文)。北京語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加涅、布裡格斯、韋傑、皮連生(1999)。教學設計原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chmuck, Richard A.(1997)。Practical action research for change。Arlington Heights, Illinois:IRI/SkyLight Training and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力(1947)。中國現代語法。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rown, H. Douglas、施玉惠、楊懿麗、梁彩玲(2011)。原則導向教學法:教學互動的終極指南。臺北:臺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田艷(2010)。國際華語課堂教學研究--課堂教學的組織與設計。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文華(2008)。對外華語教學語法探索。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必松(1992)。華語教學講義。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必松(1993)。對外華語教學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必松(2005)。對外華語教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叔湘(1980)。現代華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Elliott, John(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Developing Teachers & Teaching)。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Imel, S.(2002)。Accelerated learning in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new window
14.Kemmis, Stephen、McTaggart, Robin(1988)。Action research and the critical analysis of pedagogy。Deaki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周小兵、朱其智、鄭小寧(2007)。外國人學華語與法偏誤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健(2009)。華語課堂教學技巧325例。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崔永華(2008)。對外華語教學設計導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鄧守信(2009)。對外華語教學語法。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盧福波(2011)。對外華語教學實用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增財(2006)。行動研究原理與實務。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McNiff, Jean、Whitehead, Jack、朱仲謀(2004)。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Altrichter, Herbert、Posch, Peter、Somekh, Bridget、夏林清(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