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同」詞「異」夢--論蘇辛夢詞的差異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黃品璇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5
頁次:頁165-180
主題關鍵詞:蘇軾辛棄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8
蘇軾與辛棄疾同為宋代著名詞人,北宋詞人蘇軾其詞題材廣泛,意象豐富,開豪放一派,讓詞風的呈現多元化。南宋詞人辛棄疾則是慷慨悲涼,筆力雄健。根據(日)保苅佳昭的統計,蘇軾詞裡所用的「夢」字,一共有77個。而根據學者温春仙的統計,辛棄疾詞中用了「夢」字並寫到「夢」的詞有78首。夢是一種短暫、虛幻、似真似假的精神活動。做夢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驗,更何況是心思敏銳的騷人墨客。夢詞由來已久,足見歷代作家藉以抒懷,或表以記趣,或視為靈感來源等,顯見他們對自身夢境的重視。蘇、辛雖然不以夢詞著稱,然詞與夢,無論是出於自覺的文學創作,或是不自覺的夜晚夢寐,都是作者個人想法的體現,只是或顯或隱的區別罷了。將夢融入詞的創作中,不但能擴大創作的範圍,也增加了想像的空間。他們的詞中多有「夢」,卻因為兩人的背景與經歷上的差異,使他們在夢詞中呈現不同面貌。本文欲探求蘇、辛夢詞中對人生態度、隱居心態與歸家想法上的差異,目的為看見兩人於困境中的態度與思考,及「夢」在文學、詞作中呈現的不同面向,共可得到以下結果與差異:其一、人生態度上,蘇軾看透世事而超脫曠達,辛棄疾因積極入世卻無法如願而滿懷悲憤。其二、隱居心態上,蘇軾為甘心隱居、淡泊名利,辛棄疾則充滿無奈與不滿。其三、歸家想法上,蘇軾因屢遭貶謫外地,生懷鄉之情,辛棄疾因抗金無望,生亡國之痛
期刊論文
1.林順夫(20010600)。我思故我夢--試論晏幾道、蘇軾及吳文英詞裡的夢。中外文學,30(1)=349,146-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福勇(1995)。北宋夢喻詞作的探討。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松柏(1999)。夢境與稼軒的感情世界。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9(1),7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松柏(1999)。簡論辛棄疾的寫夢詞。綏化師專學報,1999(1),2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松柏(1999)。簡論稼軒夢詞的藝術特徵。蒙自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5),5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海帆、吳帆(2005)。幻的浪漫夢的真實論蘇、辛的夢幻詞。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3),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榮(2010)。夢裡尋他千百度--蘇軾〈江城子.記夢〉賞析。語文學刊,2010(9),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霞(2008)。淺論蘇軾之夢詞。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8,11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邱紅(2008)。蘇軾黃州詩詞中的「如夢人生」。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08(11),4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增文(20110700)。紅塵客夢--由總體性隱喻閱讀解析蘇軾詞中的黃州夢。東海中文學報,23,197-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宏沛(2003)。綺窗曉夢稼軒化蝶--以佛洛德的釋夢理論來解析辛棄疾的三首記夢詞。河北建築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聞君(2006)。夢裡追尋且仗劍,詞中況味各千秋--蘇軾、辛棄疾詞比較談。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5(5),13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雪瑩(2011)。超曠文風下情與夢之達觀--細讀蘇東坡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0(3),8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耿蕊(2003)。希望與失望交織:辛棄疾詞「夢」意象的主體特徵。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3),59-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溫春仙(2010)。稼軒夢詞研究。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5,95-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賴琳(2005)。簡論稼軒夢詞。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6(4),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帆、李海帆(2005)。幻的浪漫夢的真實--論蘇、辛的夢幻詞。中國蘇軾研究,2,341-3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惠芳(2008)。東坡詞夢意象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福勇(1995)。北宋夢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子芽(2011)。蘇軾詞中「夢」字意象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國維、馬自毅(2007)。人間詞話。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保苅佳昭(2005)。新興與傳統--蘇軾詞論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繆鉞(1982)。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軾、石聲淮、唐玲玲(2008)。東坡樂府編年箋注。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辛棄疾、鄧廣銘(1989)。稼軒詞編年箋注。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