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OTT影音時代的收視量測機制:以愛奇藝為例
書刊名:視聽傳播
作者:蔡念中 引用關係邱慧仙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20
卷期:復刊8=50
頁次:頁97-119
主題關鍵詞:收視率收視量測愛奇藝OTT TVRatingIQIY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Berry, David M.(2011)。The Computational Turn: Thinking about the digital humanities。Culture Machine,12,1-22。  new window
2.OECD(2014)。The Development of Fixed Broadband Networks。OECD Digital Economy Papers,239。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鄭天澤(2017)。2017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念中(2019)。數位經濟下我國影音OTT收視聽衡量機制於商業運作模式之初探 (計畫編號:NCCT107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107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慧雯(2017)。以(大)數據方法認識客家電視台閱聽人:以臉書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宜蓁(2003)。收視率於廣告主、廣告代理商、媒體購買公司的電視媒體購買策略應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慧仙(2013)。數位時代電視收視率量測機制變革(博士論文)。世新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玉芳(2009)。電視數位化後收視調查機制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詹克暉(2017)。OTT影音服務法規管制與其商業模式的演變--以樂視網及愛奇藝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董旭英、黃儀娟(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明椿(2003)。換個姿勢看電視。台北市: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ason, H.、Patil, D. J.(2015)。Data driven: Creating a dara culture。New York, NY:O'Reilly。  new window
4.江亦瑄、何吉森、谷玲玲、林翠絹、許也翔、許文宜、劉幼琍(2017)。OTT TV的創新服務、經營模式與政策法規。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慧仙(2015)。數位時代電視收視率量測機制變革。金琅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18)。107年通訊傳播市場報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念中、邱慧仙、董素蘭、康力平(2017)。變遷中的傳播媒介:從類比到數位匯流。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Neuman, William Lawrence、朱柔若(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翠萍,付曉嵐,李敬蕊(20170117)。2016年中國視頻行業付費市場研究報告,http://www.entgroup.cn/Views/38420.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REC(2016)。Report on OTT Services,BEREC。  new window
3.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80221)。台灣人更黏手機了!近8成民眾每天使用手機逾2小時 資策會:掌握娛樂市場需求成下一波商機,https://www.iii.org.tw/Press/NewsDtl.aspx?fm_sqno=14&nsp_sqno=2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央社(20180330)。愛奇藝網站 美國那斯達克上市,https://udn.com/news/story/7333/3060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央社(20190316)。OTT內容為王 眼球大戰全球開打,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3701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TechNews(20170915)。OVO月觀看突破700萬次,公布台灣首份OTT網路電視數據報告,https://technews.tw/2017/09/15/ovo-taiwan-internet-tv-report/。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aple(20160421)。愛奇藝「分甘同味」是哪一味?授權影音平台崛起的重要性,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24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簡伶安(20180702)。國外線上影視平台大舉進攻 愛奇藝及Netflix齊撼動台灣市場,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466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六合諮詢(20180602)。愛奇藝:中國網絡視頻行業領導者,“內容+技術”雙輪驅動,打造中國版Netflix,https://zhuanlan.zhihu.com/p/37628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丹(20180317)。愛奇藝擬赴美 IPO融資逾20億美元較原計劃高逾四成,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253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曉春(20161222)。三大關鍵詞解析愛奇藝 PGC合夥人計畫:內容、用戶、資本,https://m.sohu.com/n/476640510/?wscrid=95360_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8)。2018台灣網路報告,https://report.twnic.tw/2018/TWNIC_TaiwanInternetReport_2018_CH.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愛奇藝(20180903)。愛奇藝宣佈關閉前臺播放量 影視行業不能“唯流量論”,https://www.iqiyi.com/common/20180903/662e8624cdaa7ce8.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fbclid=IwAR0or-qC6TSUkklLAlh4l_z4-FPMBkEFzVOUH1vqZNfsxuPapqJ7XK2VDBI。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愛奇藝(20120326)。愛奇藝發布“分甘同味”內容戰略開啟網絡視頻的iPPC時代,http://www.iqiyi.com/common/20120409/aecad6f4822de9bb.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語羚(20180713)。我偏鄉寬頻上網 平均涵蓋率96.7%,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713001209-2602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緯筌(2013)。第二螢電視互動應用,帶動行動媒體新商機,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28988/BN-ARTICLE-289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柏立(2017)。日本OTT TV的經營模式與政策法規。OTT TV的創新服務、經營模式與政策法規。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世武、郭魯萍(20010000)。收視率調查與電視廣告的販售。臺灣的廣告發展。臺北市:學富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