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獻給戰爭的軀體--《獵女犯》士兵析論
書刊名: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
作者:陳可融
作者(外文):Chen, Ko-ju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51
頁次:頁69-91
主題關鍵詞:陳千武獵女犯士兵戰爭書寫情慾Chen Qian-wuThe Captured Woman PrisonerSoldierWar writingLu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杜國清(19850800)。「笠」與臺灣詩人。笠,128,54-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炯明(19800600)。從現實的抵抗到社會的批判--詩人桓夫訪問記。笠,97,43-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笠詩刊社(19641000)。笠下影(3)--桓夫作品介紹。笠,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惠芳(2001)。論陳千武小說《活著回來》--一部台灣特別志願兵紀錄《獵女犯》的綜合考察(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桓夫(1965)。不眠的眼。臺中豐原:笠詩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阮美慧(2012)。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陳千武。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taille, Georges、賴守正(2012)。情色論。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chelard, Gaston、杜小真、顧嘉琛(2005)。火的精神分析。湖南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明台(1997)。桓夫詩評論資料選集。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婉窈(1997)。臺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國英(20180000)。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千武(1999)。活著回來:日治時期臺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珊.詹姆斯、管可穠(2017)。激情與行動十七世紀哲學中的情感。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加藤陽子、黃美蓉(2016)。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臺北:廣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洛.梅、彭仁郁(2019)。愛與意志。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