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由與權威:歐美通識教育中的內在矛盾
書刊名:南國學術
作者:張俊
作者(外文):Zhang, Jun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021:3
頁次:頁330-336
主題關鍵詞:歐美通識教育大學生主體性自由權威矛盾性Western general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AutonomyFreedomAuthorityContradi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哈佛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2015)。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的歷史與未來--哈佛大學通識教育報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The Harvard Committee、李曼麗(2010)。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Von Humboldt, Wilhelm(1967)。Ideen zu einem Versuch, die Grenzen der Wirksamkeit des Staats zu bestimmen。Reclam。  new window
3.Duderstadt, J. J.、劉彤、屈書杰、劉向榮(2005)。21世紀的大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askins, Charles Homer、夏繼果(2005)。12世紀文藝復興。上海:上海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utchins, Robert Maynard(1954)。Great Books: The Foundation of a Liberal Education。New York:Simon & Schuster。  new window
6.Carnochan, W. B.(1993)。The battleground of the curriculum: liberal education and American experienc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雅克.勒戈夫、張弘、衛茂平(2002)。中世紀的知識分子。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查爾斯.霍默.哈斯金斯、梅義徵(2007)。大學的興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康・德・烏申斯基、鄭文樾(2007)。人是教育的對象--教育人類學初探。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德爾班科、范偉(2014)。大學:過去、現在與未來。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rimmel, Henry H.(1993)。The Liberal Arts College and the Ideal of Liberal Education: The Case far Radical Refor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new window
12.約翰・杜威、王承緒(1990)。民主主義與教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俊傑(2015)。大學通識教育的探索:臺灣經驗與啟示。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伍爾夫、慶則彭(2005)。中古哲學與文明。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曼麗(2010)。[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譯者序言。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哈欽斯(2015)。偉大的對話--一種博雅教育的本質。大學與博雅教育。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allon, Daniel(2006)。大學理念的持續與變遷。大學校長遴選:理論與實務。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 R. 斯科高科(2007)。大學的起源和發展。大學的興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