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香港現當代文學與圖像關係史論
書刊名:南國學術
作者:黃萬華
作者(外文):Huang, Wanhua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021:3
頁次:頁416-430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香港文學文學與圖像關係史文學思潮社會媒介Taiwan's literatureHong Kong's literature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imageLiterary trendsSocial medi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6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1935)。二言・三言。台灣文藝,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光中(1962)。樸素的五月「現代繪畫赴美展覽預展」觀後。文星,56,7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碧華(2000)。香港文學對馬華文學的影響(1949-1975)。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88-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美子(2003)。舞文誦影:都市綜合媒體對話。文學世紀,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古蒼梧(1987)。美雨蘇風四十年--也是一個體驗層次的回顧。八方文藝叢刊,7,8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學生週報社(19520725)。負起時代責任!。中國學生週報,1,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凌逾(2012)。為什麽要閱讀西西?--在西西作品展上的演講。城市文藝,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志華(2002)。細味記憶中的沉積與經驗--專訪王良和。文學世紀,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柳蘇(1988)。侶倫--香港文壇拓荒人。讀書,198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雲昊(2018)。論白先勇小說的圖像寫作。華文文學,20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一(2020)。比較詩學視野中的葉維廉文圖關係理論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朗(1956)。封面畫家介紹:保爾・克列。文藝新潮,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梁秉鈞(20070100)。胡金銓電影:中國文化資源與六○年代港臺的文化場域。現代中文文學學報,8(1),101-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熊志琴(20040700)。黃震遐與沙千夢--黃百合憶談父母。文學世紀,4(7)=40,76-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盧瑋鑾(1985)。從《中學生》談到《中國學生週報》。香港文學,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鄧昭祺(2016)。雕磨璞玉 剖析毫釐--讀董就雄《聽車廬評點璞社詩》。文學評論,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杏楓、張詠梅(2004)。訪問崑南先生。文學世紀,34,2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義(1991)。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鄒穎文(2011)。香港古典詩文集經眼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也斯、黃淑嫻、沈海燕、宋子江、鄭政恆(2013)。也斯的五〇年代:香港文學與文化論集。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學(2002)。火中龍吟--余光中評傳。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瓊瑞(19910000)。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臺灣之發展(1945-1970)。臺北:東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萬華(2017)。百年香港文學史。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萬華(2014)。多源多流:雙甲子臺灣文學(史)。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仲鳴(2014)。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通俗文學卷。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娟英(20010000)。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雄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嚴家炎(2010)。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靈鳳(2011)。香港的失落。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萬華(2019)。跨越1949:戰後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文學轉型研究。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柯榮三(20130000)。雅俗兼行:日治時期臺灣漢文通俗小說概述。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焦雄屏(1992)。改變歷史的五年。萬象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霍玉英(2014)。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兒童文學卷。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柳書琴(20090000)。荊棘之道 : 臺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余光中(19640617)。偉大的前夕--記第八屆五月畫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熾昌(19801107)。回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羽生(19820927)。舒巷城的文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樹森、黃繼持、盧瑋鑾(2000)。香港新文學年表(1950-1969)・三人談。香港新文學年表(1950-1969)。香港:天地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顧彬(2009)。為什麼要談香港的文學?。香港都市文化與都市文學。香港故事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洛夫(1994)。映射與詩的婚媾--論杜十三的散文藝術。愛情筆記--杜十三散文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也斯(1987)。文學和影視的對話(代序)。小說家族。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秉鈞(2010)。[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書序。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公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友輝(2012)。姚一葦研究綜論。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21 姚一葦。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也斯(2013)。現代漢詩中的馬博良。城與文學。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政恒(2011)。香港詩歌與半唐番城市生活。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思芬(1995)。英雄出少年--天才畫家陳植棋。臺灣美術全集第14卷:陳植棋。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