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余光中現代散文之意向性客體美學研究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陳鈺文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1
頁次:頁51-64
主題關鍵詞:余光中現代散文英伽登意向性客體詩性語言未定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陳鈺文(20201100)。徐國能《第九味》中的詩性研究。文學前瞻,20,4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玉芬(1993)。余光中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淑惠(2004)。現代散文風貌研究--余光中散文新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姿儀(2013)。余光中散文的語言風格研究(碩士論文)。元智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至真(2016)。余光中散文中的鄉愁書寫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Ingarden, Roman、張振輝(2008)。論文學作品。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立乾(1994)。新譯文心雕龍。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岳川(2003)。現象學與解釋學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玉春、金國泰(1993)。老子。台北:錦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龍協濤(1997)。讀者反應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紹虞(1980)。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光中(2000)。逍遙遊。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光中(1968)。望鄉的牧神。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光中(2006)。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臺北市:洪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先霈、王又平(2006)。文學理論批評術語滙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龍協濤(2004)。文學閱讀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余秋雨(1990)。藝術創造工程。臺北市: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光中(1974)。聽聽那冷雨。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沃爾夫岡•伊瑟爾(2019)。怎樣做理論。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南懷瑾(1994)。易經繫傳別講。老古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