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蕭開愚詩作中的日常書寫與現實圖景
書刊名:中國現代文學
作者:林佩珊
作者(外文):Lin, Pei-shan
出版日期:2022
卷期:41
頁次:頁193-223
主題關鍵詞:蕭開愚90年代詩歌日常書寫現實自我Xiao Kai-yu90s poetryDaily writingRealitySelf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陳大為(20120700)。論于堅詩歌邁向「微物敘事」的口語寫作。臺灣詩學學刊,19,7-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慧(2004)。在終極性視野中建構現實性:論九十年代文學中的日常書寫。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2(6),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弦、蕭開愚(1998)。個人寫作但是在個人與世界之間:蕭開愚訪談錄。北京文學,1998(8),9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偉棟(2015)。當代詩中的「歷史對位法」問題:以蕭開愚、歐陽江河和張棗的詩歌為例。江漢學術,34(1),75-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小靜(2014)。詩人的主觀個體與蕭開愚的綜合意識。江漢學術,33(1),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子誠、劉登翰(2010)。中國當代新詩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光明(2003)。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ighmore, Ben、周群英(2005)。日常生活與文化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波(2012)。「第三代」詩歌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程光煒(2002)。程光煒詩歌時評。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于堅(2010)。于堅詩學隨筆。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昌忠(2010)。擴散的綜合性--20世紀90年代詩歌寫作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波(2006)。先鋒及其語境: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開愚(2008)。此時此地:蕭開愚自選集。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姜濤(2010)。巴枯寧的手。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曉渡(2012)。與沉默對刺:當代詩歌對話訪談錄。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超(1994)。生命詩學論稿。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于堅(2004)。0檔案。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暘(2016)。「九十年代詩歌」的內在分歧--以功能建構為視角。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凌越、蕭開愚(2012)。詩在弱的一面。與詞的搏鬥。安徽教育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均(2000)。90年代部分詩學詞語梳理。中國詩歌九十年代備忘錄。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開愚(1988)。藝術自釋。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觀1986-1988。同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歐陽江河(2013)。1989年後國內詩歌寫作:本土氣質、中年特徵與知識分子身分。如此博學的飢餓:歐陽江河集 1983-2012。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開愚(2003)。90年代詩歌:抱負、特徵和資料。最新先鋒詩論選。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姜濤(2012)。困境、語境及其他:詩歌精神的重建。內外之間:新詩研究的問題與方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