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體證與傳承--《四書大全》中朱熹門人詮釋之考察
書刊名:東吳中文學報
作者:陳逢源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Feng-yuh
出版日期:2022
卷期:44
頁次:頁35-70
主題關鍵詞:朱熹朱門四書四書大全官學Zhu XiDisciple of Zhu XiFour BooksSishu zhangju jizhuEncyclopedia of the Four BooksOfficial schoo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9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蕭啟慶(20100300)。元代科舉特色新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1(1),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逢源(20120500)。《四書大全》徵引人物系譜分析。東吳中文學報,23,219-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永新(2006)。從《四書輯釋》的編刻看《四書》學學術史。北京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43(2),104-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成群(2013)。元代新安經學與明初官修「大全」之取材。晉陽學刊,2013(1),5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逢源(20150600)。從《四書集注》到《四書大全》--朱熹後學之學術系譜考察。成大中文學報,49,75-77+79-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逢源(20181200)。重塑道統--《四書大全》中的新安學脈。成大中文學報,63,39-41+43-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逢源(20201200)。明代四書學撰作形態的發展與轉折。國文學報,68,67-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逢源(2010)。四書「官學化」進程:《四書大全》纂修及其體例。東亞漢學回顧與展望:長崎中國學會會刊,1(1),8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逢源(20200600)。「萬事儘紛綸,吾道一以貫」:朱熹與張栻交誼及義理思考。政大中文學報,33,77-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華峰(20110600)。兩種《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錄》殘本對朱子學研究的價值。國文學報,49,3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逢源(2020)。「傳衍」與「道統」:《四書大全》中黃榦學術之考察。孔學堂,23,44-59+147-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丞良(20161200)。道學、政治與人際網絡:試探南宋嘉定時期黃榦的仕宦經歷與挫折。史學彙刊,35,153-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成群(2013)。「附錄纂疏」體經學著作與「四書五經大全」的纂修:以元代新安經學為敘述中心。中國典籍與文化,86,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정형우(1989)。《오경(五經) 사서대전(四書大全)》의 수입 및 그 간판(刊板) 광포(廣布)。동방학지,63,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逢源(20140200)。「聞之師曰」--朱熹與李侗。孔孟月刊,52(5/6)=617/618,29-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逢源(2021)。承道統之傳,啟道學之祕:輔廣《論語》、《孟子》學初探。「祭祀黃帝陵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學術論壇,陝西省人民政府(主辦),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陝西省軒轅黃帝研究會(協辦) 197-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逢源(2019)。融「靜」於「敬」: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心性涵養工夫。2019年清明祭黃帝陵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術論壇。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267-2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蘇惠慧(2006)。元代新安理學研究(碩士論文)。安徽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奕然(2013)。朱熹門人考述及其思想研究--以黃榦、陳淳及蔡氏父子為論述核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市来津由彦(2002)。朱熹門人集団形成の研究。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元肅、陳義和(2003)。勉齋先生黃文肅公年譜。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廣(1989)。四書大全。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6)。兩朝綱目備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榦(1986)。勉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宗羲、全祖望、陳金生、梁運華、黃百家(1987)。宋元學案。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淳(1986)。北溪大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來(1989)。朱子書信編年考證。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陸游(1983)。渭南文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方彥壽(2000)。朱熹書院與門人考。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清馥、徐公喜、管正平、周明華(2011)。閩中理學淵源考。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攀龍、陳龍正(1986)。高子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俊傑(20070000)。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震(1986)。黃氏日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何晏、邢昺(2001)。論語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榮捷(1982)。朱子門人。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錢穆(1998)。朱子新學案。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心傳(1937)。道命錄。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熹、趙順孫(1981)。四書纂疏。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熹、陳俊明(2000)。朱子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德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希元、何丙仲、廈門市圖書館(2015)。林次崖先生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春健(2008)。元代四書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逢源(2006)。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丁傳靖(1981)。宋人軼事彙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逢源(20130000)。「融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臺北:政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朱熹(1991)。四書章句集注。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埴(1983)。木鍾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束景南(1991)。朱熹佚文輯考。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趙汝騰(1985)。庸齋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蔡有鵾、蔡重(1997)。蔡氏九儒書。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梓材、馮雲濠(1999)。宋元學案補遺。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Foucault, Michel、王德威(1993)。知識的考掘。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朱熹、黎靖德(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儒賓(2009)。孔顏樂處與曾點情趣。東亞論語學:中國篇。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崔錫起(2009)。朝鮮時代經書解釋與崔象龍之《論語》解釋。東亞論語學:韓日篇。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廣(1989)。進書表。性理大全。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辻本雅史、田世民(2005)。日本德川時代「四書學」的開展與轉變:從媒體的觀點出發。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