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論語》「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書刊名:興大中文學報
作者:朱心怡
作者(外文):Chu, Hsin-yi
出版日期:2020
卷期:48
頁次:頁1-24
主題關鍵詞:孔子三年守喪政治意涵ConfuciusRitualsFilial pietyThree-year mourning periodPolitical signific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尚榮、陸杰峰(2018)。孝何以為道--以《論語》無改于父之道章為中心。倫理學研究,20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郝曉輯(2015)。對傳統「孝道」的再解讀--以《論語》「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為例。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錫瑛(19900500)。論語學而篇「父在觀其志」章義理淺釋。孔孟月刊,28(9)=333,27-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澤恆(19861100)。論語「父在觀其志」章義辨﹣﹣兼論孔門孝義。孔孟月刊,25(3)=291,19-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杜維明(2012)。體知儒學。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漁叔(1997)。墨子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柳詒徵(1970)。中國文化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南懷瑾(2003)。南懷瑾選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晏、邢昺(2001)。論語注疏。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澤厚(2000)。論語今讀。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伍曉明(2003)。吾道一以貫之:重讀孔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冰瑩、李鍌、劉正浩、邱燮友、賴炎元、陳滿銘(1988)。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慶藩、王孝魚(1993)。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蔣貴麟(1976)。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台北市: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玄、孔穎達、國立編譯館(2001)。禮記注疏。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程樹德(1965)。論語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先謙(1992)。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先慎(1991)。韓非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熹、蔣伯潛(1996)。語譯廣解四書讀本。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隆基、邢昺(2001)。孝經注疏。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3)。史記會注考證。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屈萬里(1983)。尚書集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煥鑣(2011)。墨子集詁。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