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火焰之歌:試論《花間集》中的燈燭書寫
書刊名:人文中國學報
作者:李文鈺
作者(外文):Lee, Wen-yu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2
頁次:頁189-229
主題關鍵詞:花間集燈燭物質文化Huajian jiCi-poetryCandles and lampsFireMaterial 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趙梅(1997)。重簾複幕下的唐宋詞--唐宋詞中的「簾」意象及其道具功能。文學遺產,1997(4),4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文鈺(20141100)。從〈神女賦〉到〈洛神賦〉--女神書寫的創造、模擬與轉化。臺大文史哲學報,81,3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開桃(2000)。從《花間集》看晚唐五代婦女的首服。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1(1),5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淑貞(20140500)。《全宋詞》垂簾「隔中有透」視覺意象探析。臺大文史哲學報,80,81-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村上哲見(1954)。燭背・燈背ということ:讀詞瑣記。中國文學報,1,86-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世劍(2019)。李商隱詩歌中燈燭意象的文化意蘊--兼論唐前燈燭意象的淵源流變。開封大學學報,23(1),4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群(2009)。論〈花間集〉中"背"的文化蘊含。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8(5),118-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淑貞(20150600)。《全宋詞》床屏意象的形制與紋飾。國文學報,57,87-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賴筱倩(2009)。飄金墮翠堪惆悵--小議花間集中的花鈿意象。語文學刊,2009(11),2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文鈺(2014)。從「敦煌」到〈花間〉--物質書寫與詞體特質的構成。林文月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大中文系。431-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霞(2014)。〈花間集〉女性服飾描寫研究(碩士論文)。廈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嚴琴(2012)。古典詩詞中的燈燭意象及其文化意蘊探究(碩士論文)。華東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銀紅(2014)。〈花間集〉屏風和屏風畫意象研究(碩士論文)。中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傅道彬(2007)。晚唐鐘聲--中國文學的原型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紅、張華(2003)。溫庭筠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熊秉真(2003)。睹物思人。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倫(1981)。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誘(1992)。淮南子注。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崇祚(1975)。宋本花間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尚秉和(1991)。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上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調元、何光清(1991)。全五代詩。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2)。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丁如明(2000)。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勇(1976)。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學鍇、余恕誠(1992)。李商隱詩歌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逸、洪興祖(1981)。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以仁(1996)。花間詞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蘇軾、王文誥、孔凡禮(1992)。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璞(1989)。爾雅郭注。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莊周、郭象、郭慶藩(1982)。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舒憲(2004)。千面女神:性別神話的象徵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81)。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昉(2000)。太平御覽。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袁珂(1981)。山海經校注。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辛棄疾、鄧廣銘(1982)。稼軒詞編年箋注。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奇猷(1983)。韓非子集釋。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徐堅(2005)。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鑫輝(1998)。西方心理學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陸侃如、馮沅君(1969)。中國詩史。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Bachelard, Gaston、杜小真、顧嘉琛(2005)。火的精神分析。湖南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蕭繼宗(1981)。評點校注花間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Tylor, Edward Burnett、連樹聲(2004)。人類學:人及其文化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麻賽萍(2016)。漢代燈具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泓(2016)。華燭帳前明:從文物看古人的生活與戰爭。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逯欽立(1988)。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房開江、崔黎民(2008)。花間集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巫鴻(2019)。中國繪畫中的『女性空間』。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余、李北星(2013)。燈景.燈品.燈情--歷代詩詞曲中的燈彩世界。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田苗(2008)。女性物事與宋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朱恒夫(2005)。新譯花間集。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孟暉(2008)。花間十六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華鍾彥(2009)。華鍾彥文集。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奚密(2012)。香:文學.歷史.生活。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2013)。唐人器用。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揚之水(2016)。無計花間住。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金貴、汪少華(2015)。中國古代文化會要。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楊景龍(2015)。花間集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劉尊明(1999)。全唐五代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永武(1984)。詩與美。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葉舒憲(2011)。神話--原型批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1993)。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唐圭璋(1988)。詞話叢編。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宇文所安(2015)。文本的物質性和文本中的物質世界。唐代文史的新視野:以物質文化為主。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