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清韻書韻圖反映吳語音韻特點觀察
書刊名:聲韻論叢
作者:林慶勳
作者(外文):Lin, Ching-hsiun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4
頁次:頁91-112
主題關鍵詞:吳語徽州方言宣州片Wu dialectHuichou dialectXuanzhou pi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
  • 點閱點閱:0
期刊論文
1.鄭張尚芳(1986)。皖南方言的分區(稿)。方言,1986(1),8-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古屋昭弘(1998)。《字彙》與明代吳方音。語言學論叢,20,139-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九盈(1985)。《詩詞通韻》述評。中國語文,1985(4),292-3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永島栄一郎(1941)。近世支那語特に北方語系統に於ける音韻史研究資料に就いて。言語研究,9,17-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永島栄一郎(1941)。近世支那語特に北方語系統に於ける音韻史研究資料に就いて。言語研究,7/8,147-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昱穎(20020600)。《音聲紀元》音系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46,547-551+553-7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文京、高橋智(2002)。慶応義塾大学言語文化研究所所蔵永島栄一郎氏旧蔵中国語言学(小学)資料について:解説と目録(含略歴・著述目録)。慶応義塾大学言語文化研究所紀要,34,231-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古屋昭弘(19950000)。韻書中所見吳音的性質。新亞學術集刊,11,325-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游汝杰(1997)。呉語的音韻特徴。開篇:中国語学研究,15,98-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游汝杰(2003)。吳語內部各片的音韻對應。吳語研究:第二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上海市語文學會、香港中國語文學會(2003)。吳語研究:第二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吳語研究:第二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慶勳(2003)。論《字彙》的韻母特色。第八屆國際暨第二十一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41-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慶勳(2005)。字彙的音韻特色。國科會九十三年度語言學門研究成果發表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祥柏(2003)。徽州方言全濁字今讀與吳語的關係。吳語研究:第二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上海教育出版社。359-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平和(1975)。明代等韻學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聖怡(2004)。《切韻聲原》「十二統」音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梅膺祚(1615)。字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蔭棠(1974)。等韻源流。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冰冰(2003)。吳語宣州片方言音韻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通鏘(1997)。語言論:語義型語言的結構原理和研究方法。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甯忌浮(2003)。洪武正韻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新魁(1983)。漢語等韻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耿振生(1992)。明清等韻學通論。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長城文化出版公司(1995)。罕見韻書叢編。長城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1987)。中國語言地圖集。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應裕康(1972)。清代韻圖之研究。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丁鋒(2001)。『同文備攷』音系。中国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撝謙。皇極聲音文字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章黼(1481)。韻學集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應電(1540)。聲韻會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毛曾、陶承學(1561)。併音連聲字學集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濮陽淶(1578)。元聲韻學大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元滿(1586)。切韻樞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登(1587)。書文音義便考私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繼仕(1611)。音聲紀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612)。韻法直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世澤。韻法橫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藎謨(1632)。皇極圖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方以智(1641)。切韻聲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孫耀。音韻正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蕭雲從。韻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樸隱子(1685)。詩詞通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潘耒(1706)。類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程定謨(1839)。射聲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周仁(1790)。荊音韻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仇廷模(1725)。古今韻表新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是奎(1716)。太古元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許惠(1878)。等韻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平田昌司(1998)。徽州方言研究。《開篇》編輯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新魁(1986)。漢語等韻學。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慶勳(1998)。詩詞通韻及其音系。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賀巍(1987)。中國語言地圖集。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耿振生(1998)。論近代書面音系研究方法。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語言文獻卷。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蒸(1997)。趙蔭棠音韻學藏書臺北目睹記:兼論現存的等韻學古籍。漢語音韻學論文集。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游汝杰(1997)。古文献所見呉語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橋本萬太郎紀念中国語学論集。内山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