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市國中學生社會化行為與傳播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人格特質代表社會化行為的研究
書刊名:新聞學研究
作者:林紅李
出版日期:1979
卷期:23
頁次:頁37-81
主題關鍵詞:人格特質行為社會化國中學生傳播行為臺北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Schramm, Wilbur(1949)。The Nature of News。Journalism Quarterly,26(3),259-269。  new window
2.林邦傑(19710500)。國民中學學生學業成就與人格特質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23,215-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義清(19750500)。國民中學肢體障礙學生人格特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1,265-2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佳士(19690500)。大眾傳播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19,97-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徐佳士、楊孝濚、潘家慶(1975)。臺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丘林華(1970)。台北市國中生休閒活動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學志(1972)。電視對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課業的影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水心(1973)。台灣地區國中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北市政府主計處。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台北市統計要覽。台北市政府主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文瑛(1974)。父母管教態度與國中學生人格特質相關性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易行(1975)。傳播活動的深度對個人現代性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季宏(1973)。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邦彥(1976)。自我概念及說服者的權威與聽從性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Lazarsfeld, Paul F.、Berelson, Bernard、Gaudet, Hazel(1948)。The People's Choic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Schramm, Wilbur、Lyle, Jack、Parker, Edwin B.(1961)。Television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路君約(1969)。少年人格測驗指導手冊。中國行為科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春興、楊國樞(1972)。心理學。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黨士豪(1969)。心理學與教育。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all, C. S.、Lindzey, G.(1959)。Theories of personality。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window
7.Berelson, Bernard、Steiner, Gary A.(1964)。Human Behavior: An Inventory of Scientific Findings。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Waples, Douglas、Berelson, Bernard、Bradshaw, Franklyn R.。Why They Read。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