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太祖至仁宗朝鄉貢續考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作者:林瑞翰
作者(外文):Lin, Jui-han
出版日期:1980
卷期:7
頁次:頁217-229
主題關鍵詞:宋太祖宋仁宗鄉貢科舉宋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宋代重視科舉,自太祖始。先是舉人入京應考,資用皆自給,家貧而道遠者多不能至。開寶二年,始詔遠方舉人資用皆取給於官。宋代科舉防禁嚴密,防禁對象有四:一、防禁世祿子弟。二、防禁有官人。三、防禁主司。四、防禁舉人。防禁主司可歸納為三端,一曰干請,二曰納賄,三曰濫舉。防禁舉人可歸納為五端:應舉資格、禁妄訟主司、驗字?、禁挾帶、連保。宋代舉人訟主司之風自開寶六年徐士廉訟李昉始。而諸科科場防禁尤嚴,至令舉人解衣閱視。宋制舉人應試必須連保,有犯禁者則同保人並連坐。連保之法,始自太平興國七年。科場條制設立雖有先後,而大備於真宗之世。殿試進士,必經編排、彌封、謄寫、校勘而後付考官定等,蓋以防容私之弊,而彌封、謄錄,關係尤重,而足以清科場之弊。自宋初至嘉祐,士風再變。淳化以前,貢士文思尚敏速,淳化三年孫何榜,始革其習;真宗尤重儒學,尚淳厚,每取士,必兼重德行,不專尚文辭。至仁宗時,士之澆偽者漸為奇論。自是貢士為文,轉尚奇澀,蔚為風尚。嘉祐間,歐陽修主盟文壇,深惡其風,乃力為矯革,而文風再變。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