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國史事試析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作者:林瑞翰
作者(外文):Lin, Jui-han
出版日期:1982
卷期:9
頁次:頁45-65
主題關鍵詞:三國史事魏武帝曹操蜀漢先主劉備吳大帝孫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本文乃對三國時代重要歷史事件,做一提綱挈領之論述。首節為「魏武帝、蜀漢先主、吳大帝」。三國創業君主,大抵皆為不世出之才,各有秉性。魏武尚智,蜀漢先主尚德,吳大帝尚恩。三國之中,魏人才最盛,此因操善於御下,群賢樂為之用,此可以征徐州與官渡之戰二事見之。備善以德服人,此可以其能得能士之心為證。權為當世奇才,多權謀兵略,然吳之基業,實因孫權與兄策之以恩御下,初臨江東,即重用本地諸賢。次節為「官渡、赤壁、猇亭之戰」。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南北對峙,就人力物資而論,操不如紹。然紹之為人,多謀少決,錯失時機,終於官渡一役為操所敗,自此曹操底定中原。建安十三年,操自征烏桓還,乃率軍南征荊州,劉備當時依附荊州刺史劉表,然表卒,表子琮降操,是故急奔江東,與孫權合兵拒操,兩軍戰於赤壁。赤壁戰後,劉備西進益州,三國分立之勢已成,孫權乃謀取荊州以自廣。然因關羽輕吳,失卻荊州,後則有猇亭之戰。猇亭一役,蜀軍大敗,危亡之勢,已不可抑。三節為「三國之人才」。三國智謀之士,魏為多,吳次之,蜀又次之。末節「諸葛亮治蜀」。章武三年,先主崩,託孤於丞相諸葛亮。自後主建興元年至十二年,蜀漢政治,事無巨細,皆決於亮。然因亮生性謹慎,每次出師,皆持重緩進,未嘗用奇,是故北伐五次不見其功,終於建興十二年,以積勞病逝軍中。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