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末泉州的興起及其背景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作者:李東華
作者(外文):Lee, Tong-hua
出版日期:1982
卷期:9
頁次:頁123-151
主題關鍵詞:唐末泉州晉江港埠福建航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泉州(晉江)位居閩南晉江口,在唐末逐漸興起,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埠之一,其原因絕非偶然。從福建地方來說,武夷山橫亙於西,仙霞嶺阻礙於北,形成一面向海之封閉地形,自古內地與福建的交通,海路即占重要地位,因此,福建地區早在隋以前即具備相當良好的航海條件。從中外海上交通的發展來看,由於唐以前累世經營,至唐代形成了所謂「世界性海上貿易圈」,使我國與東北亞(日、韓地區)與南海的交通逐漸銜接,泉州乃在此一形勢發展下,由一般之港口而邁入國際貿易港之林。本文即從此二方面,分別論述泉州興起的背景,而以唐末泉州海外交通之萌芽作結,期望對早期泉州貿易港的發展有所暸解。 綜觀隋前福建地區的歷史,可知福建具有一些發展海上交通的有利條件。在地形上,福建地區背山面海,自漢代以降,閩地對外之交通即以海路為主。在此同時,福建地區亦漸次開發,孫吳立國江東後尤有長足的進步,郡縣的設置迄陳末已遍於全境。經濟的開發,自必有助於海上交通的發展。加以孫吳立國之後,閩江流域成為製造海船的重要中心,更有利於福建航海事業的發展。福建地區既早已具備航海條件,加以中唐以後世界性海上貿易圈之形成,福建沿海乃為中外主要海上貿易路線所必經,泉州與外界的貿易交通即在此一背景下逐漸興起。但如果沒有隋唐兩代福建地區經濟的進一步開發,使泉州具備相當繁榮的腹地,泉州海外貿易仍然不會驟然興起。總之,泉州在唐中期以後逐漸步入中外海上貿易圈中,在此基礎上,復經五代及北宋之積極發展,乃造成南宋以後泉州居我國對外交通樞紐地位的鼎盛時代。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