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五代北宋時期泉州海上交通之發展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作者:李東華
作者(外文):Lee, Tong-hua
出版日期:1984
卷期:10/11
頁次:頁1-44
主題關鍵詞:五代北宋泉州海上交通福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筆者前作〈唐末泉州的興起及其背景〉一文,已對唐代泉州海上交通興盛的原因作了探討,從而說明泉州對外交通的興起是世界性海上貿易圈形成下的產物。其後本應接?五代時期的發展,然純就泉州對外交通而言,五代實為關鍵時期,已萌芽的海上交通在五代有了重大的轉機,奠定了宋代泉州對外交通的深厚基礎,到宋室南遷,泉州始因客觀環境的改變而進入另一全盛時期。因此,本文將五代、北宋泉州對外交通合併討論。本文先就五代及北宋設置市舶司以前泉州的對外交通加以探討,其次對五代、北宋時代泉州對外交通轉盛的原因,作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最後再就泉州市舶司設置後的對外交通加以?述,期望能深入而清楚的闡釋泉州在這段重要轉折期間對外海上交通的演變。論到五代、北宋時代泉州對外交通轉盛的原因,至少可由以下三方面加以討論:其一是主觀形勢的改變,即福建(尤其是泉州)商人的興起,在對外貿易中逐漸掌握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次是客觀形勢的逐步成熟,這包括東洋航路之肇興與西洋航路之轉變兩方面。其三就是航海技術的重大進展。泉州在宋初雖未設置市舶司,但閩南(泉州商居多數)卻始終未曾中斷他們往來貿易的活動。泉州在北宋設置市舶司,僅有短短的四十年(1087~1127),如以崇寧、大觀起算,則僅二十餘年,有關市舶司設置後之史料又極貧乏,但由於往昔泉州對國內外貿易的良好基礎,及零星可見之資料,可知北宋之末,泉州對外貿易已可與廣州相比,南渡後在新局面的影響下,終於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最大的港埠。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