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秦始皇「車同軌」的問題:秦史研究之三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作者:韓復智
作者(外文):Han, Fu-chih
出版日期:1986
卷期:12/13
頁次:頁1-28
主題關鍵詞:秦史秦始皇車同軌車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近幾十年來,學術界對秦始皇帝「車同軌」的看法,也和「書同文」問題一樣,存在著幾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翦伯贊、何玆全、范文瀾、林劍嗚與張傳璽諸氏等都認為秦始皇的「車同軌」,就是車軌寬度相同。其次、譚世保氏則主張「車同軌」是說車輛的形制都要符合禮制的法規。認為把軌字解作車輛的輪距是錯誤的。第三、陳槃厂先生說:「在春秋戰國以前就已同軌,而軌不必一定指車?、車轍」。關於這個問題的真相究竟如何?以及這幾種意見到底孰是孰非,實有重新探討的必要。 經過對傳統文獻的檢討,輔以考古發掘的材料,筆者以為「軌」字有二義,一為車轍,另一為法度。在這裡當解作車轍。所以「車同軌」,就是統一車軌的寬度,皆為六尺。此外,我國歷代的政府,最注意的是社會之安定,而不是經濟之發展。「不患貧,而患不安」的思想,深為後世統治者所信守。因此,從本文的研究看來,秦始皇「車同軌」,政治上的理由遠超過經濟上的理由。當然,全國的車軌統一了,對於經濟的發展,商品的運輸,自然大有裨益。但這項措施,並不是專為了商人的便利,這也是應該認明的一點。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