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對〈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新評〉的新評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作者:韓復智
作者(外文):Han, Fu-chih
出版日期:1992
卷期:17
頁次:頁19-41
主題關鍵詞:車同軌書同文秦始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4
  • 點閱點閱:4
秦始皇於二十六年(221B.C.)統一天下,創建了中央集權的王朝,誠為國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他和臣下鑑於當時的情況和需要,認為要鞏固統一,除了用政治手段外,必須推行經濟、文化、思想和法制上的統一措施。要統一思想,必先統一語言,所以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推行「書同文」的措施,這樣的看法,廣為文字學家與史家所接受,並且肯定秦始皇統一文字的歷史功績。惟有〈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新評〉一文的作者譚世保氏提出異議。 譚文在開頭就大為壓低秦始皇推行「車同軌,書同文」這項措施的歷史功績,他指出:其實「車同軌,書同文」的提法早已見於《禮記‧中庸》,該篇記錄了相傳為孔子所說的話,秦始皇不過是沿用了這一口號。這樣的理解,譚氏認定《中庸》是儒家的著作,而且成書的年代必定在秦朝之前。然而譚氏未對《中庸》成書年代加以考辨,此說實難令人信服。其次,關於「車同軌」與「書同文」,譚氏各有意見,然而其說法不能令人接受,本文即據其論點一一辯駁,並提出不同的觀點與例證。儘管如此,譚世保氏在他的〈新評〉一文中所表現出竭力求真的態度和坦率的批評精神是非常可貴,值得喝采。 總之,秦始皇君臣們,在開國之初,很有他們的政治抱負和理想,諸刻石中雖然多為歌頌之辭,但也反映出秦始皇的政治理想。他為當時的需要和順應歷史潮流,所推行的「車同軌,書同文」,就是統一全國車輛的輪距與文字,絕不是車輛的形制和命令的格式都要符合禮制法規。秦始皇不會捨棄重大的需要而拘泥小節。我們把他這種措施應該放在他的統一大業中去探討,就可以獲得正確的答案了。
期刊論文
1.譚世保(1980)。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新評。中山大學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作賓(19511231)。中國古代文化的認識(聯合國中國同志會第三六次座談會紀要)。大陸雜誌,3(12),1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孝定(19790900)。再論史前陶文和漢字起源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0(3),431-4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槃庵(1954)。中庸辨疑。民主評論,5(24),7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韓復智。秦始皇「車同軌」的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俞偉超、(元)高明(1973)。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和文字的歷史功績。文物,12,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韓復智。秦始皇車同軌問題的再檢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素清(1984)。戰國文字(博士論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孟軻。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心澂。偽書通考。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中舒(1988)。漢語古文字字形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穆。國史大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仲一(1987)。秦代陶文。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穆(1983)。中國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屈萬里(1964)。古籍導讀。台北:開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勞思光(1981)。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復觀(1963)。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振鶴、游汝杰(1986)。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槃庵(1954)。中庸今釋。中庸今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屈萬里(1962)。尚書今註今譯。尚書今註今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馬衡(1981)。石鼓為秦刻石考。凡將齋金石叢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童恩正(1978)。古代的巴蜀。古代的巴蜀。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童恩正、龔廷萬。從四川兩件銅戈上的銘文看秦滅巴蜀後統一文字的進步措施。從四川兩件銅戈上的銘文看秦滅巴蜀後統一文字的進步措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韓復智(1990)。說文解字導論。說文解字導論。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2)。聯合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西漢)司馬遷。史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禮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東漢)班固。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左丘明。左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庸辨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復觀(1980)。中庸的地位問題。學術與政治之間。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古史辨(第四冊)。古史辨(第四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韓復智。中國通史論文選輯(上冊)。中國通史論文選輯(上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沫若(1973)。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奴隸制時代。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