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監察院糾正權之研究
書刊名:警專學報
作者:汪美芳
出版日期:1988
卷期:創刊號
頁次:頁95-124
主題關鍵詞:糾正權監察院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6
期刊論文
1.(1964)。監察權的內容及其界限。法律評論,3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世耀(19851000)。監察院糾正權運作之探討。憲政時代,11(2),58-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啟學(1958)。監察院的職權和關係。革命思想,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履康(1936)。中國之監察制度史。東方雜誌,33(17),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治(19651100)。對我國現行監察制度之探討。淡江學報,4,235-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經明(19830900)。監察院提糾正案之探討。憲政評論,14(9),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仉桂美(1984)。監察院在憲政體系中之防腐功能(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榮林(1967)。中國憲法上監察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孟浩(1955)。中國憲法的理論體系。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慶瑞(1981)。中華民國憲法要義。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啟學(1967)。中華民國監察院之研究。台北:傅啟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旭輝(1971)。五權憲法理論與制度。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瀛洲(1963)。中華民國憲法論。台北:謝瀛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薩孟武(1974)。中國憲法新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繁康(1962)。比較憲法。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陶百川(1978)。比較監察制度。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Dahl, R. A.(1970)。Modern Political Analysis。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new window
10.常澤民(1979)。中國現代監院制度。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雷震(1953)。監察院之將來。臺北:自由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繁康(1963)。中華民國憲法概要。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洪應灶(1956)。中華民國憲法新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鏡彰(1983)。比較憲法。臺北:驟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任卓宣(1957)。五權憲法與中國憲法。臺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監察院秘書處(1984)。監察院工作報告。臺北:監察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監察院秘書處(1984)。監察院工作報告。臺北:監察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紀東(1981)。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任卓宣(1970)。五權憲法體系。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660826)。糾彈權與調查權的行使--憲政的「體檢」及其改進的建議之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61126)。糾彈權與調查權的行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戎撫天(19771207)。運用調查代替糾彈案件,透視監察院糾張案減少的原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陶百川(19770721)。為監察制度試辦補強之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3)。「監察院糾正權行使問題」座談會紀錄,臺北:政治評論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文(1989)。孫文學說第六章。國父全集。中國國民黨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