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法官彈劾與懲戒制度之研究
作者:徐慶發
作者(外文):Shyu,Ching-Fa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學術研究所
指導教授:周陽山
林國賢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憲法法官彈劾懲戒ConstitutionJusticeImpeachmentDisciplin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1
中文摘要
法官獨立審判係我國憲法第八十條所明文保障。法官依法行使審判權,除受法律及良心之拘束外,應排除其他外力之干涉。惟審判獨立並非孤立,亦非全無界限,應有適度監督機制,以防止濫用,始符權力分立之憲政原理。本論文擬以從事公務員懲戒實務之觀點出發,就法官彈劾與懲戒制度之關聯及其相互影響進行研究,並就現行法官彈劾與懲戒制度之現況及其興革加以探討,期能在審判之獨立與對法官之監督(尤其是法官彈劾、懲戒制度)間,取得制度性之協調。
近年來有關法官風紀之問題層出不窮影響司法威信甚鉅,值此司法改革蔚為全民運動,主管機關研修法官法、司法院組織法、公務員懲戒法等相關法律之際,本論文嘗試以比較英、美、德、日等國與我國法官彈劾與懲戒制度之法制,探求彈劾及懲戒法官之相關措施,俾供主管機關改進法官彈劾與懲戒制度之參考。
本論文擬從法理制度上,探討法官與一般公務員在基本性質上的差異,並說明法官在政府機構中所處的地位,及其應有之範圍與權能,尤其在現制下,無論法官、政務官或事務官之懲戒,皆由監察院彈劾、司法院之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而對法官之懲戒究應隸屬司法院,抑或監察院,則頗多爭論。又法官之懲戒種類,應否增加懲戒處分種類亦有改進之意見。此外,法官與事務官宜否適用同一懲戒程序亦值得商榷。
總之,本論文乃對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等國有關法官彈劾、懲戒制度之經驗詳加說明,並予以分析比較其制度之優劣,俾供借鏡,希望本文能以學術性之研究超越立法之精神。
關鍵字:憲法、法官、彈劾、懲戒
The Research on the Impeachment and Disciplinary System of the Court Justice in Republic of China
Shyu, Ching-Fa
Sun Yat-Sen Graduate Institute,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Adviser: Prof. Dr. Jou, Yang-Shan, Lin, Gwo-Shyan
Abstract
Independent trial by the court judge has been protected as clearly stipulated under Article 18 of the constitution of Republic of China. Except bound by the law and a good conscience, the court judge’s exercising whose rights to rule should be free of any outside bias or interference. However, it is not to imply that the court judge’s independent judgment ruling has neither been isolated nor free of any confine but rather be bound by an adequ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that would poise to prevent abuse and best support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a separated empowerment and governance. The study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court justice impeachment and disciplinary systems and the ramifications between them broaching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actical civil servant citation/disciplinary implementation, taken into account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court justice impeachment and disciplinary systems and the reform move, in anticipation to derive at a systematic equilibrium between independence of judgment and court justice governance,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the court justice impeachment and disciplinary systems.
In recent years, as the successive disciplinary scandals with the court justices have come to undermined the authority of the justice system with immeasurable impact, and at a time when judicial reform has emerged as a nationwide concern, compiling the competent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o turn to revising a host of laws, including the Court Justice Administration Law, Judicial Yuan Organization Act, and Civil Servant Disciplinary Act and the like, the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compare the legal systems governing court justice impeachment and disciplinary guidelines prevailing in Britain, the U.S., Germany, Japan and so on versus that adopted in Taiwan in an effort to examine court justice impeachment and disciplinary measures, which may be served as reference to the government authorities in revamping the court justice impeachment and disciplinary system.
The dissertation intends to examine the fundamental disparity in nature by court justice and general public servants, and to explain the position that court justices holds among the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their scope of empowerment and authoritie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controversy whether court justice impeachment should fall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Judicial Yuan or the Control Yuan under the current system that the impeachment of court justice,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and government executives has been presided by the Control Yuan and reviewed by the Judicial Yuan public servant disciplinary board. Moreover, there is also room for discussion whether the types of court justice disciplinary need to incorporate a disciplinary a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addition, it remains to be rectified whether court justices and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should fall under the same disciplinary proceeding.
In all,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has been to present an in-depth profile on court justice impeachment and disciplinary systems prevailing in Britain, the U.S., Germany, Japan etc., an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systems that could be emulated in anticipation of providing a fair assessment of the essence of the legislation through unbiased academic study.
Keywords: Constitution, Justice, Impeachment, Discipline.
一、中文部分
1.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編。《公務員懲戒法規疑義解答彙編》。台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2000 年。
2.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編。《37 年至87 年公務員懲戒案例要旨彙
編》。台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2000 年。
3.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編。《我國公務員懲戒法之探討》。台北: 公務
員懲戒委員會, 1996 年。
4.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編。《我國公務員懲戒統計之消長概況及其相
關法令之研究分析》。台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2000
年。
5.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編。《考察英法德三國公務員懲戒制度報告》。
台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1993 年。
6.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編。《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懲戒業務考察報
告》。台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1995 年。
7.銓敘部編。《公務人員基準法專輯》。台北: 銓敘部, 2000 年。
8.最高行政法院編。《司法院定位以達成一元化為目標》。台北: 最
高行政法院, 2001 年。
專書
1.王躍生。《新制度主義》。台北: 揚智出版社, 1997 年初版。
2.王廷懋。《法官之懲處、懲戒、彈劾》。台北: 自刊本, 2000 年。
3.王廷懋。《我國公務員懲戒問題之研究》。台北: 司法院, 1997年。
4.石俊超。《比較監察制度》。北京: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 年初
版。
5.左潞生。《比較憲法》。台北: 正中書局, 1980 年8 版。
6.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 三民書局, 1991 年6 版。new window
7.呂思勉。《中國通史》。上海: 中華書局, 1924 年排印本。
8.Earl Babbi 著。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法》( 上)、( 下)台北:
時英出版社, 1998 年初版。
9.李木貴。《日本戰後司法改革有關裁判所組織架構變遷之研究》。
台北: 台灣基隆地方法院, 2001 年。
10.李炳南。《不確定的憲政- - 第三階段憲政改革之研究》台北:new window
揚智文化, 1998 年初版。
11.李炳南。《第五、六次修憲之研究》。台北: 台大台灣大學國家
發展研究所, 2002 年。
12.李炳南。《第一階段憲政改革之研究》。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1997 年初版。
13.李炳南。《國會改革方案之理論與實際》。台北: 揚智文化出版
社, 1999 年初版。
14.李炳南。《憲政改革與國是會議》。台北: 永然文化出版公司,
1992 年初版。
15.李炳南。《總統民選後憲政改革的發展: 第四次修憲之研究》。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1999 年。
16.李炳南、顏明聖。《國會改革方案之理論與實際》。台北: 揚智
文化出版社, 1999 年。
17.李紹盛。《經濟發展省思錄》。台北: 自刊本, 1991 年2 版。
18.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 第三冊)。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1992 年修訂6 版。
19.林紀東。《憲法論集》。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79 年初版。
20.林紀東。《公務員懲戒法之研究》。台北: 政大公共行政管理中
心, 1965 年。
21.林國賢。《五權憲法與現行憲法》。台北: 文笙書局, 1986 年。
22.林燦都。《我國法官懲戒制度之研究》。台北: 台灣苗栗地方法
院, 2003 年。
23.林月娥。《公務員懲戒問題之研究》。台北: 司法院, 1996 年。
24.周世輔、周陽山。《中山思想新詮- - 總論與民族主義》。台北:
三民書局, 1995 年再版。
25.周陽山。《國會見證》。台北: 時英出版社, 2004 年。
26.周陽山。《民粹台灣》。台北: 時英出版社, 2004 年。
27.周陽山。《民權主義與憲政改革》。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2
年初版。
28.周陽山。《關於監察院的幾種修憲擬議─ ─ 民族與民主的當代詮new window
釋》。台北: 正中書局, 1993。
29.周陽山,《憲政與民主》。台北: 台灣書店, 1997 年。
30.周陽山、盧瑞鍾。《修憲後監察權行使之比較研究》。台北: 監
察院, 2001 年初版。
31.周陽山、李炳南。《修憲後監察院職能之研究》。國科會. 專題
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1998 年。
32.周陽山、彭懷恩主編。《學術與政治》。台北: 仙人掌雜誌社,
1978 年。
33.周道濟。《秦漢政治制度》。台北:商務印書館,1968 年增訂版。
34.芮和蒸。《西漢御史制度》。台北: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64 年初版。
35.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 三民書局, 1993 年8new window

36.紀俊臣。《法政論衡》。台北: 馬陵出版社, 1978 年。
37.姜文奎。《中國歷代政制考》。台北:國立編譯館,1986 年初版。
38.胡佛、周陽山等。《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三民書局, 1995
年修訂初版。
39. 胡佛。《改革憲政》。台北: 業強出版社, 1998 年。
40. 胡佛。《憲政結構與政府體制》。台北: 三民書局, 1998 年初
版。
41.柯慶賢。《公務員彈劾懲戒懲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 公務員
懲戒委員會, 2001 年。
42.高永光。《修憲手冊》。台北: 民主文教基金會。1991 年初版。
43.刑知仁。《中國立憲史》。台北: 聯經出版社, 1984 年初版。
44.Ala n C. Issak 著。黃紀、陳忠慶譯。《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
台北: 幼獅文化, 1991 年初版。
45.黃越欽。《各國監察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 翰蘆出版公司。
1991 年初版。
46.黃國華。《我國彈劾制度理論與運用之研究》。台北: 商務印書
館, 1973 年初版。
47.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台北: 凱侖出版社, 1993 年增訂new window
再版。
48.許正順等。《司法院九十年度日本司法制度考察報告》。台北:
司法院, 2002 年。
49.許介鱗等。《日本行政監察制度之研究─ ─ 給我國的借鏡》。台
北: 行政院研考會, 1998 年。
50.張君勱。《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台北: 三民書局出版社,new window
1997 年5 版。
51.張治安。《中國憲法與政府》。台北: 五南圖書, 1994 年增訂3

52.傅啟學等。《中華民國監察院之研究》。台北: 自刊本, 1967 年
初版。
53.曾繁康。《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8
年初版。
54.曾繁康。《比較憲法》。台北: 三民書局, 1985 年初版。
55.陳必照等。《當前憲政改革方案》。台北: 業強出版社, 1992 年
初版。
56.陳慈陽。《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台北: 翰蘆出版公司,new window
1997 年初版。
57.陳陽德、衛芷言。《中華民國憲法動態新論》。台北: 五南圖書
出版社, 2001 年2 版。
58.陶百川。《比較監察制度》。台北: 三民書局, 1978 年初版。
59.陶百川、陳少廷。《中外監察制度之比較》。台北: 中央文物供
應社, 1982 年初版。
60.彭懷恩。《政治學辭典》。台北: 風雲論壇, 2004 年。
61.彭懷恩。《政治傳播與溝通》。台北: 風雲論壇, 2002 年。new window
62.彭懷恩。《社會學概論》。台北: 風雲論壇, 2001 年。
63.彭懷恩。《英國政治體系》。台北: 風雲論壇, 2001 年。
64.彭懷恩。《政治學: 比較的觀點》。台北: 風雲論壇, 2000 年。
65.彭懷恩。《邁進二十一世紀的中華民國政府與政治》。台北: 風
雲論壇, 1998 年。
66.彭懷恩。《跨世紀中華民國憲法Q&A》。台北: 風雲論壇, 1999
年。
67.彭懷恩。《比較政治: 當代各國政體導讀》。台北: 風雲論壇,
1996 年。
68.Alan Swingewood 著, 彭懷恩、張力可譯。《社會學思想史》。
台北: 風雲論壇, 2000 年。
69.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台北: 元照出版公司, 2000 年增訂new window
2 版。
70.張晉藩。《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 年初版。
71.程全生。《憲法與政府論》。台北: 植根出版社, 1995 年初版。
72.葛永光。《現代化之變遷與調適》。台北:幼獅文化出版社,1989
年初版。
73.鄒文海。《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 三民書局, 1994 年。
74.齊光裕。《中華民國的憲政發展》。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4
年初版。
75.廖與人。《中華民國現行司法制度》。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2 年。
76.劉明波。《外國監察制度》。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初版。
77.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1957 年初版。
78.簡笙簧。《中國近百年憲政大事年表》。台北:國史館,1992 年。
79.蕭新煌編。《變遷中的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台北: 巨流出版
社, 1989 年。
80.繆全吉編。《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台北: 國史館, 1989 年。
81.羅傳賢。《立法程序》。台北: 龍交出版社, 1993 年初版。
82.薩孟武。《中國社會政治史》。台北: 三民書局, 1969 年增補3
版。
83.薩孟武。《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1964 年增補4 版。
84. 盧瑞鍾。《中國政治思想史分論( 一) 人性論、天命論與義利之
辨》。台北: 商鼎文化公司, 2002 年。
85.Montesquieu. 著。嚴復譯。《法意》。台北: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77 年台1 版。
86.周道鸞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編輯委員會。《法官法講
義》。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5 年。
87.徐頌陶主編。《新編國家公務員制度教程》。上海: 中國人事出
版社, 1994 年。
88.最高人民法院人事廳編。《法院人事管理講義》。北京: 人民法
院出版社, 1992 年版。
89.陸國泰主編。《人事行政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
90.楊柏華、令志敏主編。《外國人事制度》。北京: 中國勞動出版
社, 1987 年。
91.魯明健主編。《當代中國的審判工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3 年。
92.熊文釗主編。《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簡明讀本》。北京: 中國政
法大學出版社, , 1993 年。
93.薛爾毅等。《比利時、法國、德國公務員懲戒制度考察報告》。
台北: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1999 年。
學位論文
1 .丁宗伋。〈修憲後監察院防腐功能之研究〉。台北: 國立成功大學
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9 年。
2.王裕民。〈我國現行監察制度之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
主義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4 年。
3.王雲程。〈論監察使: 瑞典的經驗與傳佈〉。台北: 私立淡江大學
歐洲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5 年。
4.王俊茹。〈監察院功能之研究〉。台北: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
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0 年。
5 .尤啟南。〈從憲法基本權利建構我國公務員之懲戒制度〉。台北: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0 年。
6. 仉桂美。〈監察院在憲政體系中之防腐功能〉。台北:國立台灣大
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4 年。
7.汪美芳。〈我國監察院糾正權之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new window
主義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5 年。
8.呂清池。〈我國行憲後司法官彈劾制度之研究〉。台北: 國立台灣
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72 年。
9. 沈秀怡。〈修憲後監察院職權之研究〉。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
發展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2 年。
10.周世珍。〈公務員保障制度之理論與實際〉。台北: 國立台北大new window
學法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2001 年。
11.吳威志。〈我國現行彈劾制度之研究〉。台北: 私立中國文化大new window
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博士論文, 1997 年。
12.吳天惠。〈我國公務員懲戒制度之研究〉。台北: 私立中國文化new window
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博士論文, 1997 年。
13.谷湘儀。〈論監察院之調查權〉。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
究所, 碩士論文, 1993 年。
14.李慧雯。〈我國彈劾權之研究: 理論與實際〉。台北: 私立東海
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8 年。
15.李惠丹。〈我國公務人員懲戒與懲處之研究〉。台北: 私立大葉
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2 年。
16.汪孝倫。〈中日公務員懲戒與懲處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 國
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4 年。
17. 林燦都。〈論我國法官懲戒制度─ ─ 從現行法制及其興革出
發〉。台北: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18.姜仁脩。〈公務員懲戒與懲處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 私立中
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6 年。
19.胡方新。〈從德國法官法論我國法官人事制度之檢討改進〉。台
北: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年。
20.柯正鈞。〈我國現行監察制度與歐美行政監察使制度之比較研
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年。
21.徐國誌。〈監察院改制前後之比較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5 年。
22.徐光國。〈現行監察制度研究〉。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
主義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2 年。
23.郝思麗。〈改制後我國監察制度與瑞典國會監察使制度之比較研
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9 年。
24.常澤民。〈我國監察權之研究〉。台北: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三民
主義研究所, 博士論文, 1974 年。
25.陳世耀。〈監察院彈劾政務官之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政
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8 年。
26.陳啟清。〈我國憲法上的彈劾權〉。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
義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0 年。
27.陳邦豪。〈從司法為民論我國法官之監督〉。台北: 國立台灣大
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3 年。
28.許志雄。〈權力分立之理論與現實- - 其構造與動態之剖析〉。
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2
年。
29.黃一鑫。〈五權憲法體制下公務員懲戒制度之研究〉。台北: 私new window
立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85 年。
30.黃瑪利。〈我國政務官懲戒制度之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77 年。
31. 梁琨。〈北歐四國國會監察使之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4 年。
32.湯雲騰。〈李登輝主政時期憲政改革之研究- - 分析第三次、第
四次、第六次修憲〉。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
義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1。
33.張治安。〈明代監察制度之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
究所, 碩士論文, 1962 年。
34.張甚長。〈我國監察制度的探討與展望〉。台北: 政治作戰學校
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9 年。
35.張學海。〈我國政務官懲戒問題之研究〉。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1 年。
36.張雯峰。〈美國法官懲戒制度研究- 兼對我國現行法之檢討〉。
台北: 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2
年。
37.廖婉君。〈民選地方行政首長懲戒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台北:
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9 年。
38.許正順,〈我國法官職務監督之研究- 以職務法庭之設立為中
心〉。台北: 私立世新大學法學院, 碩士論文, 2003
年。
39.楊憶湘。〈我國監察院審計權之研究〉。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國
家發展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2 年。
40.賴振溝。〈監察長制度與行政救濟〉。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
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8 年。
41.程春益。〈法官之職務獨立與職務監督〉。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8 年。
42.楊乃光。〈監察權與政治防腐之研究- 權力分立的詮釋觀點〉。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 年。
43.游瑞德。〈中日公務員懲戒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
大學法律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1 年。
44.劉惠仁。〈五權憲法中的監察院〉。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
義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4 年。
45.劉君毅。〈法官適格問題之探討〉。台北: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
究所, 碩士論文, 2001 年。
46. 蘇煒。〈美國權力分立體系中的彈劾權〉。台北: 私立淡江大
學美國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7 年。
47.鍾鳳玲。〈從西德法官法論我國法官身分保障應有之取向〉。台
北: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9 年。
48.戴紹章。〈我國公務人員行政與懲戒責任的關聯性及整合的研
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1999
年。
期刊文章
1 . 中石。〈「總統選罷法」芻議〉。《憲政評論》, 卷26 期7, 1995
年7 月, 頁17。
2 .曲兆祥。〈析論修憲後監察院的性質與職權〉。《政治評論》, 期
603, 1993 年3 月, 頁12-14
3 .呂宗麟。〈政治權力分立正義原則建立之必要〉。《立法院院聞》,
卷28 期7, 2000 年7 月, 頁30-39
4 .汪美芳。〈我國監察院糾正權之研究〉。《警專學報》, 卷1 期1 ,new window
1988 年6 月, 頁112-115
5 .李仁淼。〈司法院定位問題考- 由戰後日本憲法裁判之經驗, 反
思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發展方向〉。《中正法學集刊》,
2003 年6 月。
6 .吳信華。〈法治國家原則(2)- - 權力分立原則〉。《月旦法學》,
期49, 1999 年6 月, 頁6- 7
7 .吳秀玲。〈從憲改過程析論我國監察權最近之變革〉。《台大中山
學術論叢》, 期12, 1994 年6 月, 頁315-340
8 . 周陽山。〈監察制度的基本職權與類型: 一項國際性的初步比new window
較〉。《理論與政策》, 卷19 期1, 1994 年冬季號, 頁
100-108。
9.H. H. Kirchheiner 著,周陽山譯。〈監察員制度的意識型態基礎〉。
《憲政思潮》, 期85, 1989 年3 月, 頁47-50。
10.周陽山。〈各國憲法新編〉。《憲政思潮》, 期1, 2001 年12 月,
頁173-181。
11.林文益。〈監察院可否糾正考試院及其所屬機關〉。《人事行政》,
期131, 2000 年3 月, 頁30-37。
12.林世宗。〈監察權、立法權與司法權之爭議- - 兼論監察委員對
司法人員之調查權〉。《憲政時代》, 卷20 期1 , 1994
年7 月, 頁40-54。
13.林國賢。〈由國父五權憲法思想看現行憲法上司法與立法兩院之
分工合作關係〉。《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
文集》。台北: 司法院, 1999 年, 頁90-95。
14.林明鏘。〈司法改革與司法組織〉。《植根雜誌》, 卷13 期3。
15.林超駿。〈略論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程序之規範與實際〉。
《月旦法學》, 期101, 2003 年10 月, 頁40-50。
16.林嘉誠。〈監察院的存廢與監委產生方式〉。《國家政策雙周刊》,
期29, 1992 年3 月, 頁7- 8 。
17.林燦都。〈論法官獨立及對法官之監督〉。《警大法學論集》, 期new window
8, 2003 年8 月, 頁120-125。
18.法治斌譯。〈美國公務員免職之程序要件- - 聽證與正當法律程
序之適用〉,《憲政思潮》, 期59, 1982 年9 月。
19.高永光。〈沒有鍘刀的虎頭鋤? - - 論監察權中的彈劾、糾舉與
糾正〉。《法律與你》, 卷54 期26, 1998 年4 月, 頁
173-180。
20.徐慶發。〈我國公務員懲戒法制之沿革〉。《全國律師》, 卷4 期
1, 2000 年1 月, 頁50-55。
21. 徐慶發。〈我國近十年來法官懲戒案件之分析〉。《師大三民主義
學報》, 期25, 2002 年12 月。
22.徐慶發。〈美英公務員懲戒制度〉。《師大政治學報》, 創刊號,
2003 年8 月, 頁57-76。
23.徐慶發。〈當前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全國律師》, 卷5 期1 ,
2001 年3 月, 頁60-70。
24.徐慶發、張學海。〈日本公務員懲戒制度〉。《南亞學報》,期23,
2003 年8 月, 頁283-298。
25.涂懷瑩。〈由「監察獨立」之「真義」。論「監察院獨立設置」
之「必要性」〉。《憲政時代》, 卷17 期2, 1991 年10
月, 頁3-18。
26.洪家殷。〈從監察院之地位。論監察權對司法權行使之界限- -
以彈劾權行使之原因為對象〉。《憲政時代》, 卷20 期
1, 1994 年7 月, 頁20-40。
27.晏揚清。〈監察制度的比較研究- - - 個歷史的觀點〉。《中山學
報》, 期17, 1996 年6 月, 頁179-189。
28.姚立明。〈修憲後之監察院〉。《中山社會科學季刊》。卷7 期2 ,
1992 年6 月, 頁49-62。
29.孫迺翔。〈國會監察使制度之介紹- - 兼談我國監察權之相關問
題〉( 上) ( 下) 。《律師通訊》, 期160、161, 1993 年1
月、2 月, 頁35-43、44-50。
30.黃蔭昌。〈中國審計制度〉(1)。《現代審計》, 期244, 1976 年7
月, 頁26-30。
31. 黃城。〈我國監察制度之展望芻議〉( 上) ( 下) 。《當代青年》,
卷1 期6、7 , 1992 年1、2 月, 頁24-71、48-51。
32.黃尊秋。〈中國監察制度〉。《軍法專利》, 卷31 期1, 1985 年1new window
月, 頁6-10。
33.陶百川。〈歐美的監察長和我國的監察制度〉。《憲政思潮》, 期
56, 1981 年12 月, 頁165。
34.張劍寒。〈中國監察制度與歐美監察長制度之比較〉。《中華學
報》, 卷1 期4, 1974 年2 月, 頁131-153。
35.張鴻春,〈效能審計與綜合書計〉。《審計季刊》, 卷7 期2,1987
年2 月, 頁35-38。
36.賀凌虛。〈國父監察權理論的探討〉。《中山學術論叢》, 期3,
1982 年12 月, 頁47。
37.陳慈陽、林奇青。〈從權力分立原則論修憲後監察委員之定位〉。
《憲政時代》, 卷21 期3, 1995 年6 月, 頁3-45。
38. 陳淑芳。〈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官之選任〉。《月旦法學》, 期
101, 2003 年10 月, 頁27-34。
39.張瑞濱。〈五權憲法中監察院調查權之研究〉。《國父紀念館館
刊》, 期6, 2000 年11 月, 頁11-21。
40.張劍寒。〈中國監察制度與歐美監察制度之比較〉。《中華學報》,
卷1 期1, 1974 年1 月, 頁21-30。
41.盛傑玉。〈監察權獨立之探究〉。《共同學科期刊》, 期2, 1992
年6 月, 頁19-40。
42.葉俊榮。〈九七憲改與台灣憲法變遷的模式〉。九七憲改之檢討new window
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收錄於《台大法學論叢》, 卷
27 期2, 1998 年3 月, 頁7-47。
43.鄭正忠。〈監察院對司法權之監督與行使之分際〉(1)(2)(3)。《司
法周刊》, 期761-763, 1996 年1 、2 月, 頁2- 3 。
44.盧瑞鍾。〈憲法「監察院」章應有的調整方向〉。《社會建設》,
期81, 1992 年3 月, 頁11-12。
45.盧瑞鍾。〈總統制與內閣制優缺點之比較〉。《政治科學論叢》,new window
期6, 1995 年5 月, 頁60-70。
46.盧瑞鍾。〈中共人事獎懲制度之研究〉。《人事行政》, 期108,
1994 年2 月, 頁20-50。
47.蔡文斌。〈從權力分立角度看懲戒與懲處〉。《全國律師》, 卷4
期1, 2000 年1 月, 頁16-19。
48.蔡志方。〈從監察院之地位。論監察權對司法權行使之界限〉。《憲
政時代》。卷20 期1, 1994 年7 月, 頁3-20。
49.蔡新毅。〈權力分立原則之變遷與展望〉。《司法周刊》, 期714,
1995 年3 月。
50.蕭全政。〈評「論九七修憲後的權力分立- - 憲改工程的另類選
擇」〉。《台大法學論叢》, 卷27 期2, 1998 年1 月。
51.蕭淑芬。〈日本最高法院法官之任命制度與改革方向〉。《月旦法
學》, 期101, 2003 年10 月, 頁35-39。
52.戴煙登。〈美國國會議員言論免責權研究〉。《憲政時代》, 卷7
期2, 1981 年10 月, 頁35-36。
53.顏宏斌。〈公務員政治活動之學說法制與判例〉。《軍法專利》,new window
卷37 期2, 1991 年1 月, 頁25-30。
54.羅傳賢。〈如何行使立法調閱權初探- - 英國立法調查與監察調
查二制並行之借鏡〉。《立法院院聞》,卷21 期8,1993
年8 月, 頁28-31。
55.蘇友辰。〈從司法官「台鳳宴」的懲戒。探討監察院調查及審查
程序辯護制度的建立〉。《全國律師》, 卷4 期1, 2000
年1 月, 頁52-54。
56.蘇永欽。〈同院同級不同酬? ─ ─ 司法院改制後必須面對的俸給new window
法問題〉。《法令月刊》, 卷54 期8 , 2003 年8 月, 頁
20-25。
57.蘇永欽。〈新司法院面對的制度困境〉。《台灣本土雜誌》,期48,
2003 年7 月, 頁1- 3 。
58.蘇永欽。〈憲法解釋方法上的錯誤示範─ ─ 輕描淡寫改變了整個
司法體制的五三○ 號解釋〉。《月旦法學》,期81,2002
年2 月, 頁15-20。
其他
1 .〈涉收六千萬, 檢察官宋宗儀羈押, 法界縱容十多年, 曾在議會
會館開賭場. . 〉。《中國時報》, 2004 年4 月29 日,
頭版。
2 .〈怪哉,遭彈劾還績優,不少軍公人員因重大失職被懲戒考績不
降反升或仍順利領取退休金, 監院將追究〉。《中國時
報》, 2004 年4 月16 日, 頭版。
3.蘇永欽。〈司法官不是高級警察〉。《聯合報》,2003 年8 月1 日,
版15。
4.李復甸。〈壓縮起訴, 漠視正義〉。《聯合晚報》, 2003 年9 月1
日, 版2 。
5.〈新上路前清創半天審48 案法界質疑影響品質〉。《台灣時報》,
2003 年8 月30 日, 版3 。
6. 〈院檢積案如山司法體制大傷〉。《自由時報》, 2003 年8 月30
日, 版13。
7.陳志龍。〈憲法法庭不應凌駕各種訴訟庭〉。《聯合報》, 2003 年
10 月4 日, 版15。
8.〈卸任大法官反對大法官肩負審判〉。《自由時報》, 2003 年9 月
30 日, 版8 。
9.吳昆財。〈才德選擇大法官的不二法門〉。《聯合報》, 2003 年9
月9 日, 版15。
10. 〈日本法庭將出現陪審團〉。《中國時報》, 2003 年6 月19 日,
版14。
11. 〈律師費掂身價難怪小老姓怨嘆, 有錢人總是比較接近正
義. 〉。《聯合報》, 2003 年7 月10 日, 版2。
12. 〈日本近年來積極推動司法改革首相並提出「裁判迅速化法」
草案, 規定所有的一審判決均應在二年內審結〉。《司
法周刊》, 2003 年9 月7 日, 1141 期, 版1。
13.〈民間司改會評比: 司法改革40. 6 分〉。《聯合報》, 2002 年10
月18 日, 版9。
14. 〈民間司改會: 司法改革不及格五成以上民眾「極不信任司
法」〉。《中時晚報》, 2002 年10 月17 日, 版9 。
15.〈立委質疑終審法院併入司院積案更嚴重〉。《自由時報》,2002
年10 月17 日, 版9。
16. 〈延審金融弊案怪罪檢方不力法務部長批司法院卸責〉。《中國
時報》, 2002 年10 月17 日, 版4 。
17.〈辦案嚴重遲延庭長降調為何不淘汰台南法官批司改沒決心〉。
《中國時報》, 2002 年10 月15 日, 版8。
18.〈法官觸犯公懲法將改採一審一級制〉。《自由時報》,2002 年8
月3 日, 版6 。
19.〈懲戒法官將設職務法庭〉。《聯合報》, 2002 年9 月12 日, 版
5。
20. 〈兩位美國重量級法界人士給台灣司法改革的建言〉。《中國時
報》, 2002 年5 月10 日, 版2 。
21.〈候補法官積案周志賢撤職停用一年〉。《中國時報》,2002 年7
月27 日, 版2。
22. 〈官方版本法官法以評鑑制淘汰不適任〉。《中國時報》, 2002
年7 月27 日, 版5。
23. 〈監委質疑國家人權會侵害調查權〉。《自由時報》, 2002 年6
月12 日, 版5。
24. 〈捍衛調查權監院卯上總統府〉。《中國時報》, 2002 年6 月12
日, 版6 。
25. 〈為一項正確掌握司法角色的判決喝采〉。《中國時報》, 2002
年6 月10 日, 版2。
26.陳新民。〈監察權獨立擺脫立法、行政掌控〉。《聯合報》, 2002
年6 月20 日, 版15。
27.陳新民。〈公務員懲戒制度的方向〉。《中央日報》, 2002 年9 月
18 日, 版3 。
28.周陽山。〈政務官藐視國會可立法去留〉。《聯合報》, 2002 年4
月24 日, 版15。
29.周陽山。〈國會選制、議事改革雙管齊下〉。《中國時報》, 2001
年11 月7 日, 版15。
30. 〈司法改革: 引狼入室的拼裝國際標〉。《中國時報》, 2001 年
10 月29 日, 版2。
31.張學海。〈日出或日落〉。《中時晚報》,2003 年10 月1 日,版2。
32.張學海。〈司改跳票, 兩院無紛爭? 〉。《聯合晚報》, 2003 年10
月4 日, 版2 。
33. 黃蕪。〈行政監督審判界線要清楚〉。《聯合報》, 2002 年5 月
20 日, 版15。
34.〈法官還不如鄰家歐巴桑可信〉。《民生報》。2001 年9 月15 日,
版4。
35.彭懷恩。〈尊重國會多數, 國會自可安定〉。《聯合報》, 2001 年
11 月23 日, 版15。
36.徐慶發。〈公懲法修正草案待商榷〉。《中央日報》, 2001 年4 月
11 日, 版19。
37.徐慶發。〈立法院不應被違憲的解釋所愚弄〉。《中央日報》,2003
年7 月7 日, 版9 。
38.徐慶發。〈大法官嚴審查祛除高學問即高品德迷思〉。《中央日
報》, 2003 年9 月16 日, 版9 。
39.徐慶發。〈新制司法改革剝奪窮人正義〉。《中央日報》, 2003 年
8 月30 日, 版9 。
40.徐慶發。〈大法官是制度的奠基人而非破壞者〉( 上)、( 下)。《台
灣日報》, 2003 年4 月19 日, 4 月21 日, 版9 。
41.徐慶發。〈司法改革呷緊弄破碗〉。《中國時報》, 2003 年7 月22
日, 版15。
42.徐慶發。〈司法革不能更好就該修正〉。《人間福報》, 2003 年7
月30 日, 版15。
43.徐慶發。〈盼司改拼裝大車不會拋錨解體〉。《人間福報》, 2003
年8 月22 日, 版15。
44.徐慶發。〈釋憲= 聖旨? 屈從違憲解釋配合修法? 〉。《聯合報》,
2003 年10 月8 日, 版15。
45. 〈成立憲政特種委員會〉。《中央日報》, 2000 年, 10 月6 日,
版2。
46.〈加強律師在監察懲戒程序中之功能〉。《民眾日報》,1999 年,
12 月14 日, 版12。
47. 胡佛。〈對「糾舉權施之於政務官不甚妥當」進一解〉。《自立
早晚》, 1993 年9 月13 日, 版3。
二、英文部分
1.A First Amendment Right of Access to Judicial Disciplinary Proceedings, University of Prnnsylvanta law Review, Vol, 132, hote 26, 1984.
2.Anderson, Stanley, “The Corrections Ombudsma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the Ombudsman: Evolution and Present Function (Volume 1), Gerald E. Caiden, ed.,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3, pp.137-146.
3.Barton, P., “Ombudsmanship in Corrections: The Power of Presence on the Prison Premise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the Ombudsman: Evolution and Present Function (Volume 1), Gerald E.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3,  pp.147-150.
4.Buades, M.R., “Legitimation Procedures of Ombudsman for Bringing People’s Actions and Class Actions”,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Journal, Vol. 13, (1995), pp.67-90.
5.Carol T. Rieger, The judicial Reform and Judicial Landuct and Disability Act: Will Judges Judge Judges? Vol. 37 Emory Law Journal, 1988.
6.Christian, T., “Why No Ombudsman to Supervise the Courts in Canada?”, The Ombudsman Concept, L. Reif, ed.,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1955, 99.139-148.
7.Su, Chen-Ping, “The Government Auditing Syst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Ombudsman Concept, L. Reif, ed.,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1995.
8.Davidson, Howard A., “Applying a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to Help U.S. Children: The Child Welfare Ombudsman”, Family Law Quarterly, Vol. 28, No. 1 (Spring 1994), pp.117-141.
9.Davidson, Howard A., et al., Establishing Ombudsman Programs for Children and Youth: How Government’s Responsiveness to its Young Citizens can be Improved 1994 edition (forthcoming).
10.Drever, Donna, “The Role of Manitoba’s Ombudsman in the Child Welfare Sywstem”, Journal of child and Youth Care, Vol. 6, No. 1 1991), pp.67-71.
11.Ferris, Charles, “Freedom of Information in Canada-The Ombudsman — Judicial Review Model”, The Ombudsman Journal, No. 4 (1984-1985), pp.27-48.
12.Flekkoy, Malfrid Grude, A Voice for Children — Speaking Out as Their Ombudsman,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for UNICEF), 1991.
13.Frank, Bernard, Candda’s Official Dispute Settlors, Occasional Paper No. 14,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December, 1981.
14.Gagnon, Y., Canada’s Language Ombudsman: An Assessment of the Innov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ffice, Occasional Paper No. 3,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July, 1979.
15.Grganm J.J. and Coke, J.C., “Linking Officials and Citizens Through Statewide Information and Complaint-Handling Offices”, The Ombudsman Journal, No. 1 (1981), pp.77-98.
16.Hansen, Inger “The Ombudsman and Freedom of Information in Canada”,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the Ombudsman: Evolution and present Function (Volume 1), Gerald E. Caiden, ed.,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3, pp.111-120.
17.Hazell, Robert, “Freedom of Information: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Ombudsm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73 (Summer 1995), pp.263-270.
18.Hill, Daniel G., Regionalization — The Ontario Experience, occasional Paper No. 36,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October, 1986.
19.Human Rights Directorate (Department of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Canada), The Ombudsman and Similar Institutions, Ottawa: November, 1981.
20.Jacoby, Daniel and Hudon, France, Québecp Public Protector - Notes for an Information Seminar on a Draft Ombudsman Bill (Bangkok: August 5-7. 1994), Québec: Le protecteur du Citoyen, 1994.
21.Jacoby, D., “The Future of the ombudsman”, The Ombudsman Concept, L. Reif, ed.,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1995, pp.211-240.
22.Jacobym D., “Comments on Relations Between Ombudsmen and the Media”,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Journal, Vol. 13 (1995), pp.29-40.
23.Johnson, C., “Grievance Procedures for Prisoners”, The Ombudsman Journal, No. 7 (1988), pp.121-137.
24.Kenyon, Carleton W., The Ombudsman — A Bibliography, Sacramento: California State Law Library, 1966.
25.Linda, C., Reif, The International Ombudsman:Antholog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Co, 1999.
26.Mailick, Mildred, “The Ombudsman in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the Ombudsman: Evolution and Present Function (Volume 1), Gerald E. Caiden, ed.,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3, pp.121-138.
27.Mackay, A.W., “Human Rights in Canadian Society: Mechanisms for Raising the Issues and Providing Redress”, Dalhousie Law Journal, Vol. 4, No. 3 (1978), pp.739-779.
28.Marshall, M. and Reif, L., “The Ombudsman: Maladministration and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Alberta Law Review, Vol. XXXIV, No. 1 (1995), pp.216-239.
29.Meunier, J., “The Special Relations of the Canadian Provincial ombudsmen with the Courts and Quasi Judicial Authorities”. The Ombudsman 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 L. Reif, M. Marshall. C. Ferris, eds.,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re, 1993, pp.205-228.
30.Mills, M., “Municipal Government Ombudsman”, The Ombudsman Concepr, L. Reif, ed.,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1995, pp.111-120.
31.Owen, S., “The Expanding Role of the Ombudsman in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University of Toronto Law Journal, Vol. 40, No. 3 (Summer 1990), pp.670-686.
32.Padilla, M.M., “The Ombudsman and the Mass Media”,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Journal, Vol. 13 (1995), pp.97-102
33.Philips, Del, “Administrative Fairness with Children and Youth: The B.C Ombudsman Model”, Journal of Child and Youth Care, Vol.6, No. 1 (1991), pp.73-78.
34.Rang, Jacob, F., “Standards Governing Police Behaviour and the Handling of Complaints in this Area”, The Ombudsman Journal, No. 5 (1986), pp.81-106.
35.Rowat, D., and Wallace, G., “The Campus Ombudsman in north America”,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the Ombudsman: Evolution and Present Function (Volume 1), Gerald E. Caiden, ed., Westport, Connce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3, pp.151-156.
36.Reid, William, K., Crookshank Lecture Medical Attitudes and Patients’ perceptions, Occassional Paper No. 54,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1995.
37.Rowat, D.C., Ombudsman for Education — A Bibliography, Ottawa: Carleton University, 1972.
38.Reid W.,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as “Consumers” of Government Services, Occasional Paper No. 52,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January, 1995.
39.Rowat, D.C., Ombudsman for Local Government — A Bibliography, Ottawa: Carleton University, 1972.
40.Rowat, D.C., The Ombudsman, Citizen’s Defender (2nd Edition),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8.
41.Rosen, Walter L.J., “Protecting the minority: The ombudsman of ulster”, The Ombudsman Journal, No. 5 (1986), pp.123-147.
42.Robertson, John F., Protection of the Name “Ombudsman”, Occasional Paper No. 48,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February, 1993.
43.Ross, Michael, “The Ombudfsman: A New Court of Chancery”, The Ombudsman Journal, No. 7 (1988), pp.71-88.
44.Savage, Harvey, “The Ombudsman of Ontario: Disability Complaints”, Just Cause, Vol. 4, No. 2 (1986), pp.7-9.
45.Secretary of State, human Rights Directorate, The ombudsman and Similar Institutions, Ottawa: minister of Supply and Services, November, 1981.
46.Stieber, Carolyn, Variation on a Classical Theme: The Academic ombudsman in the united States, Occasional paper No. 38,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March, 1987.
47.Wineinger, James, “An American School Ombudsm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the Ombudsman: Evolution and Present Function (Volume 1), Gerald E. Caiden, ed.,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3, pp.157-162.
48.Wilson, Robin, “The 1988 Official Language Act: A Renewed Mandate For Canada’s Language Ombudsman”, The Ombudsman Journal, No. 9 (1990-1991), pp.109-115.
49.Zagoria, Sam, Press Omubdsman, Occasional paper No. 34, Edmonton: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institute, February, 1986.
三、日文部分
1.山本和彥。《よくわか為民事裁判》。東京都:有斐閣,平成13年(2001)。
2.山本祐司。《最高裁判語下──激動と變革の時代》,東京都:講談社,平成9年(1997)。
3.〈シリーズ司法改革Ⅰ〉。東京都:日本評論,平成13年(2001)。
4.上村千一郎。《裁判官彈劾法精義》,東京都:敬文堂,昭和57年(1982)。
5.井上薰。《裁判の基準》。東京都:法學書院,平成13年(2001)。
6.日本最高裁判所事務局。〈21世紀の司法制度を考える〉,《判例時報》。平成13年(2001),1260號。
7.日本人事院編。《平成十二年公務員白皮書》。日本:人事院,平成12年(2000)。
8.日本人事院編。《平成十一年公務員白皮書》。日本;人事院,平成11年(1999)。
9.日本人事院編。《平成十年公務員白皮書》。日本:人事院,平成10年(1998)。
10.日本人事院編。《平成九年公務員白皮書》。日本:人事院,平成9年(1997)。
11.日本裁判官彈劾裁判所事務局,裁判官訴追委員會事務局編集。《裁判官彈劾制度の五十年》。平成9年(1997)。
12.日本人事院編。《平成八年公務員白皮書》。日本:人事院,平成8年(1996)。
13.日本人事院編。《平成七年公務員白皮書》。日本:人事院,平成7年(1995)。
14.日本最高裁判所事務總局編。《日本裁判》。日本:財團法人法 會,平成2年,(1990)。
15.田中成明。《轉挽期の日本法》。東京都:岩波書局,平成12年(2000)。
16.矢口洪一。《最高裁判所とキしニ》。東京都:有斐閣,平成5年(1993)。
17.早野貴文。〈司法修習の將來-法科大學院制度下の司法修習…〉。《法律時報》,75卷4號,通卷929號,平成15年(2003)4月。
18.佐佐木知子。《日本の司法文化》。文藝春秋,平成12(2000)。
19.佐佐木高雄。《裁判官彈劾制度論》,東京都:日本評論社,昭和62年(1987)。
20.佐藤立夫。《彈劾制度的研究》。新版,東京都:前野書店,昭和54年(1979)。
21.佐藤鉄男。〈著マと進む司法制度改革關連の法整備に、いかに魂を人れるか〉。《法律時報》,75卷11號,通卷936號,平成15年(2003)10月。
22.佐藤英善。〈公務員制度の基本理念と改革大網の問題點(1)(2)(3)國民主權國家における統治構造と公務員制度改革〉。《法律時報》,75卷5、6、7號,通卷930、932、933號,平成15年(2003)5、6、7月。
23.尾崎一郎。〈法社會〉。《法律時報》,75卷13號,通卷938,平成15年(2003)12月。
24.松田惠美子。〈東洋法制史〉。《法律時報》,75卷13號,通卷938,平成15年(2003)12月。
25.法令用語研究會編。《法律用語辭典》。東京都:有斐閣,平成15年(2003)。
26.淺見宣義。〈21世紀の裁判官のを育てるために〉(下)。《判例時報》。平成13年(2001),1463號。
27.渡部保夫等著。《現代司法》。東京都:日本評論社,平成13年(2001)。
28.齊藤秀夫。《國會の司法權と獨立》。東京都:岩波書店,昭和26年(1951)。
29.齋藤隆慶。〈日本の法曹養成制度改革への提言-オーゐストラリア法の視點から…〉。《法律時報》,76卷2號,通卷940,平成16年(2003)2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