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Britain and Warlordism in China: Relations With Chang Tso-lin, 1926-1928
書刊名:興大歷史學報
作者:唐啟華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2
卷期:2
頁次:頁207-230
主題關鍵詞:英國張作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5
北洋政府時期,列強與軍閥的關係一直為史家所注意,但英國與張作霖的關係尚未見學術研究。本主主要使用英國方面原始檔案,探討此一被忽略的問題。 英國在華利益廣泛,且一向支持北京政府。但自1925年五卅慘案後,英國成為中國民族主義攻擊的主要對象。英國體認到中國民族主量力量強大,決定對國民政府採安撫政策,以增強國民黨中穩健派的地位;並期與俄國競爭對中國民族主義力量的影響力。故在國民政府北伐期間,英國雖遭國民革命軍不斷攻擊,一再隱忍退讓。終在1927年4月國民黨清黨後,蘇聯及中共勢力被逐,國民政府改採對英美親善政策,英國在華利益得以保全。 在此同時,張作霖以傳統「強人」姿態控制北京,不斷以尊重條約利益、維持秩序及反赤為號召,極力爭取英國及列強之支持。張氏之態度得許多在華英國商人,及部分執著於傳統親北京態度的英國外交官之主持。英國政府不為所動,並於1926年底改派藍浦遜使華,藍使到中國後,先赴武漢與國民政府接觸,然後才到北京赴任。他到北京後,主向北京政府呈遞到任圖書,又峻拒張作霖軍事經濟援助之要求,雙方現一度緊張。1927年初,張氏威脅攻擊英國在華北利益,且悍然免英籍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之職。但雙方旋即和解,英國給張氏「面子」,維持良好關係。英國在北伐期間,嚴守中立,不介入,對南北都接觸,但都不承認之政策。 1927年3月底南京悽案後,張氏又積極爭取英國支持,藍浦遜且建議支持張作霖與蔣介石合作。英國外交部仍堅持中立、不介入政策,僅解除阻止英商貨款予張氏之禁令。1927年底,張氏試圖以優厚條件引英國勢力進入東北,但英國以不願與日本衝突而婉拒。 總之,英國政府認為張作霖雖穩健親英,但在五卅慘案之後,不願支持為國人所不信任之軍閥;而且看好國民政府,不認為張氏有統一中國的能力,故屢拒張氏之求助。甚且,張氏主要地盤在東北,此時又與日、俄不睦,英國更不願因助張而得罪日本。故張作霖對外溫和友好之態度,雖得部分英人之同情,終不能得英國政府之支。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