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湯若望與北京南堂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作者:查時傑
作者(外文):Cha, Shih-chieh
出版日期:1992
卷期:17
頁次:頁287-314
主題關鍵詞:利瑪竇湯若望北京天主教堂聖母無染原罪堂南堂Adam Schall von BellImmaculate Conception Churc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明代的天主教會為了滿足信徒在信仰禮儀上之需要,於是建築了教堂,座落於北京城內者最早者當推一六○五年建立,於宣武門附近的聖母無染原罪堂(Immaculate Conception Church),俗稱「南堂」。它是明朝第一座在北京成立的天主教堂,教會房舍購自於明朝第一位成功傳教於北京的利瑪竇(Fr . Matteo Racci,1552~1610)之手;以後,又重建於清初在京擔任欽天監職務的湯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神父之手。在一個對天主教信仰的態度始終不穩定的中國京師地方,南堂的歷史,其初立、改建、擴建、重建的過程,實與整個天主教傳入中國後,其興衰的過程環環相扣。就傳播天主教信仰而言,天主教堂有形的建築物,就是天主教信仰的象徵與指標,故當利瑪竇在京師能立足,就購房舍建立南堂的前身,因穩建中的成長,而有南堂的改建。當清朝入主中國後,因湯若望神父與統治者順治帝間不平凡的師生關係,而有新建南堂的行動,但隨著康熙帝初期的「曆獄」,天主教勢力受到打擊,使「南堂」相對地受到衝擊,直到得著平反,纔能再度重建,而天主教也再度步入穩健的發展。本文就利、湯兩神父與南堂的發展關係,釐清其中一些混淆的問題,對於南堂發展與明末清初整個中國天主教史的發展關係,作出了初步的探討。
圖書
1.樊國樑(1905)。燕京開教略。北京:救世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光先(1966)。不得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Pfister, Aloys、馮承鈞(1960)。入華耶穌會士列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光(1972)。利瑪竇傳。臺北:先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澤(1992)。清代禁教期的天主教。光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德禮賢(1968)。中國天主教傳教史。中國天主教傳教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顧保鵠(1970)。中國天主教史大事年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Ricci, Matteo、Trigault, Nicolas、何高濟、王遵仲、李申、何兆武(1983)。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伯祿(1894)。正教奉褒。上海:慈母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魏特、楊丙晨(1949)。湯若望傳。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方豪(1970)。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香港:臺中:公教真理學會:光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Vincent, Cronin、思果(196409)。西泰子來華記。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奉箴(1983)。利瑪竇在中國。台南:聞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Charbonnier, Jean(1989)。中國天主教指南。中國天主教指南。新加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俊餘、王玉川(1976)。利瑪竇全集(第二冊)。利瑪竇全集(第二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1990)。中國大百科全書選編-基督教。中國大百科全書選編-基督教。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援庵(1982)。若望與木陳忞。援庵史學論著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清常(1990)。胡同及其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方豪(1954)。中西交通史(第五冊)。中西交通史(第五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宸垣識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明)李東陽,(明)申時行。大明會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明)于奕正,(明)劉侗(1963)。帝京景物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史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祖白(1966)。天學傳概,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6)。明清北京城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光先(1966)。闢邪論(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康文長。上海天主堂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景運。秋坪新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