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越南燕行使節的北京書寫研究
作者:李宜樺
作者(外文):Yi-HuaLi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陳益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燕行越南使節使節文化北京書寫紫禁城Diplomatic Travels to BeijingVietnamese envoysEnvoy CultureThe writings of BeijingThe Forbidden C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本研究以清代越南燕行使節的北京書寫為考察中心,探討越南使節北京生活的各種面貌,還原東亞漢文化圈曾發生的歷史交流與互動,並試圖詮釋其中內涵,發掘出幽深隱微的書寫意義,以補充越南漢學和使節文化書寫研究上的一個空白。
論文共分七章,在爬梳中越外交關係和考察越南使節燕行活動的基礎上,就清代越南燕行使作客北京所記之「地景」、「活動」、「人物形象與交遊」、「觀察與感懷」等主題加以探討,並分析每項論題背後的意義與可再思考之面相。「地景」一章整理並解讀清代越南燕行使書寫的北京地景,指出文字背後隱含「我者」/「他者」界線,流露出使節的國族認同,然也因其個人內在積澱深厚的中華文化,而使部分地景空間轉化為具價值認同的「地方」(place)。此外,北京乃王權所在,地景之寫不免可見帝國威儀與權力身影。
「活動」一章則討論清代越南燕行使北京所記之公私活動,指出其記錄官方活動篇幅為多之事實,足見其人秉持任務實錄方能彰顯使臣格調的書寫態度,故產生著重公共行為紀錄的書寫判斷與選擇,也因此呈現出禮文儀節環繞的北京生活樣貌。「人物形象與交遊」一章,具體指出清代越南燕行使北京所見之中國皇族與朝鮮使節形象,並整理、分析其與清朝官員文友、朝鮮使節的交遊及後續發展,探討形象與友情背後,歷史推衍導致的改變與各方條件限制。「觀察與感懷」一章,則歸納清代越南燕行使客居北京,所寫下對中國歲時節令、雪寒天候、異地病苦、思家念國、事畢歸軺等感懷,和對道光、同治時政及洋人、邊境情形的觀察與探問。分析越南燕行使的述懷與觀察深受使節身分之書寫位置影響,燕行寫作因此成為一種社會行為,至於其所書感懷詩歌則具迂迴曲折與陌生化之美感。
清代越南燕行使節的北京書寫可視為一本另類的旅遊指南,不僅記下地理上的山川風景、朝貢儀節的執行細則、北京政壇上的史事人物、異國作客的心情點滴、他鄉知音的同文交流,字裡行間更充滿可供推敲之線索,讓讀者在看似已經逝去的歷史往事中,既尋找私人敘事的日常生活細節,也關注宏大敘事的民族國家認同。
This thesis comprises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fines the proposition and explains the research scope and methods. Chapter Two investigates Qing-Vietnam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the situations of Vietnamese envoys to Beijing in the Qing dynasty. Chapter Three interprets the landscapes of Beijing written by Vietnamese diplomatic envoys. The researcher argues that the writings of the Vietnamese envoys imply a clear boundary between localism and exoticism. Nevertheless, since Vietnamese envoys have been deeply immersed in Chinese culture, part of the landscape space in their writings changes into a place of value recognition.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official and private events recorded by Vietnamese envoys in Beij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ir writings center on official events. Chapter Five illustrates the images of the Chinese royal family and Korean envoys seen by the Vietnamese envoy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Vietnamese envoys’ friendship with Chinese officials and Joseon (朝鮮) envoys, and their follow-up developments. Chapter Six analyzes the feelings of Vietnamese envoys living in Beijing and observes th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ituation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final chapt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siders it possible to regard the Vietnamese envoys’ writings of Beijing in the Qing dynasty as an alternative guidebook; thus, readers can find details about private daily life and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narratives of national identity.
一、研究文本
﹝越南﹞陶公正:《北使詩集》,收入中國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越南漢喃研究院合編:《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一冊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越南﹞阮公基:《使程日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一冊
﹝越南﹞丁儒完:《默翁使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一冊
﹝越南﹞阮公沆:《往北使詩》,《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冊
﹝越南﹞阮翹、阮宗窐:《乾隆甲子使華叢詠》,《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冊
﹝越南﹞阮宗窐:《使華叢詠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冊
﹝越南﹞阮宗窐:《使程詩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冊
﹝越南﹞黎貴惇:《桂堂詩彙選》,《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三冊
﹝越南﹞黎貴惇:《北使通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四冊
﹝越南﹞阮輝 :《奉使燕京總歌並日記》,《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五冊
﹝越南﹞阮輝 :《北輿輯覽》,《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五冊
﹝越南﹞武輝珽:《華程詩》,《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五冊
﹝越南﹞胡士棟《花程遣興》,《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六冊
﹝越南﹞潘輝益:《星槎紀行》,《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六冊
﹝越南﹞武輝瑨:《華原隨步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六冊
﹝越南﹞武輝瑨:《華程後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六冊
﹝越南﹞段浚:《海煙詩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七冊
﹝越南﹞段浚:《海翁詩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七冊
﹝越南﹞吳時任:《皇華圖譜》,《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七冊
﹝越南﹞武輝瑨、吳時任、潘輝益:《燕臺秋詠》,《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七冊
﹝越南﹞佚名:《使程詩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八冊
﹝越南﹞阮偍:《華程消遣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八冊
﹝越南﹞鄭懷德:《艮齋觀光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八冊
﹝越南﹞吳仁靜:《拾英堂詩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九冊
﹝越南﹞黎光定:《華原詩草》,《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九冊
﹝越南﹞阮嘉吉:《華程詩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九冊
﹝越南﹞武希蘇:《華程學步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九冊
﹝越南﹞吳時位:《枚驛諏餘》,《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九冊
﹝越南﹞阮攸:《北行襍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冊
﹝越南﹞阮攸:《使程諸作》,《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冊
﹝越南﹞潘輝湜:《使程雜詠》,《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冊
﹝越南﹞丁翔甫:《北行偶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冊
﹝越南﹞潘輝注:《華軺吟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冊
﹝越南﹞潘輝注:《輶軒叢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一冊
﹝越南﹞黃碧山:《北遊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一冊
﹝越南﹞鄧文啟:《華程略記》,《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二冊
﹝越南﹞潘輝注:《華程續吟》,《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二冊
﹝越南﹞張好合:《夢梅亭詩草》,《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二冊
﹝越南﹞黎光院:《華程偶筆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二冊
﹝越南﹞范世忠:《使清文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四冊
﹝越南﹞李文馥:《周原襍詠草》,《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四冊
﹝越南﹞李文馥:《使程遺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四冊
﹝越南﹞李文馥:《使程誌略艸》,《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五冊
﹝越南﹞李文馥:《使程括要編》,《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五冊
﹝越南﹞范芝香:《郿川使程詩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五冊
﹝越南﹞裴樻:《燕行總載》,《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五冊
﹝越南﹞裴樻:《燕行曲》,《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六冊
﹝越南﹞阮 :《星軺隨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六冊
﹝越南﹞阮文超:《方亭萬里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六冊
﹝越南﹞阮文超:《如燕驛程奏草》,《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七冊
﹝越南﹞范芝香:《志庵東溪詩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七冊
﹝越南﹞潘輝泳:《駰程隨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七冊
﹝越南﹞黎峻、阮思僩、黃竝:《如清日記》,《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八冊
﹝越南﹞阮思僩:《燕軺筆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十九冊
﹝越南﹞阮思僩:《燕軺詩文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十冊
﹝越南﹞范熙亮:《北溟雛羽偶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十一冊
﹝越南﹞裴文禩:《萬里行吟》,《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十一冊
﹝越南﹞裴文禩:《中州酬應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十二冊
﹝越南﹞阮述:《每懷吟草》,《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十三冊
﹝越南﹞阮輝 等編繪:《燕軺日程》,《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十四冊
﹝越南﹞裴樻撰、范文貯繪:《如清圖》,《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十四冊
﹝越南﹞裴樻撰、佚名繪:《燕臺嬰語》,《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十五冊
﹝越南﹞裴文禩等編繪:《燕軺萬里集》,《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第二十五冊
﹝越南﹞黎貴惇:《見聞小錄》胡志明市:越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越南﹞范熙亮:《范魚堂北槎日記》,據越南漢喃研究院所藏抄本A.848影印
﹝越南﹞裴文禩:《萬里行吟》卷三、卷四,據越南漢喃研究院所藏抄本VHv.849/2影印
﹝越南﹞裴文禩:《輶軒詩草》,據越南漢喃研究院所藏抄本VHv.849/2影印(附於裴文禩《萬里行吟》卷三、卷四之後)
﹝越南﹞阮述:《每懷吟草》,據越南漢喃研究院所藏抄本VHv.852影印
陳荊和編註:《阮述「往津日記」》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初版
﹝越南﹞鄭克孟、〔韓〕仁荷大學:《韓越使臣唱和詩文》首爾:仁荷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

二、古籍史料
(一)中國(按四部分類)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清﹞阮元校勘:《重栞宋本尚書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據清嘉慶二十年(1815)南昌府學刊本影印
﹝清﹞皮錫瑞:《尚書大傳疏證》,光緒丙申師伏堂栞本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5月第2版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8月初版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晉〕司馬彪補志:《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宋紹興本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 1980年,宋紹興本
﹝梁﹞沈約撰:《宋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宋元明三朝遞修本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註,標點資治通鑑小組校點:《資治通鑑》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
〔元〕脫脫等撰:《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元至正本配補明成化本
〔明〕宋濂等撰:《元史》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洪武九十九卷本和南監本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清武英殿本
趙爾巽等撰,楊家駱校:《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關外二次本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明實錄.太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影印版,1986年
﹝清﹞允裪等奉敕撰:《欽定大清會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清﹞《欽定大清會典則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清﹞崑岡等奉敕著:《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據光緒二十五年石印本影印
﹝清﹞《欽定皇朝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清﹞阿桂等纂修:《八旬萬壽盛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
﹝明﹞嚴從簡著,余思黎點校:《殊域周咨錄》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2月第1版
〔清〕張鏡心撰,伍崇曜輯:《馭交記》粵雅堂叢書清道光三十年至光緒元年刊本
﹝清﹞于敏中等編纂:《日下舊聞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
﹝清﹞吳長元輯:《宸垣識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收入《帝京歲時紀勝 燕京歲時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8月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收入《帝京歲時紀勝 燕京歲時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8月
﹝清﹞顧森:《燕京記》,收入張江裁輯:《燕都風土叢書》,民國二十八年燕歸來簃鉛印本
故宮博物院編:《(康熙)上林縣志•(雍正)太平府志》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周恭壽修,趙愷、楊恩元纂:《民國續遵義府志(二)》成都:巴蜀書社,《中國地方志集成》據民國25年刻本影印
莫炳奎纂:《邕寧縣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據民國26年鉛印本影印
劉顯世、谷正倫修,任可澄、楊恩元纂《民國貴州通志(五)》成都:巴蜀書社,《中國地方志集成》據民國37年貴陽書局鉛印本影印
李華編:《明清以來北京工商會館碑刻選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6月第1版
房兆楹、杜聯喆合編:《增校清朝進士題名碑錄附引得》北京:哈佛燕京學社,1941年6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輯:《明清史料庚編(一)》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9年影印二版
徐世昌纂、周駿富編《清儒學案小傳(三)》,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學林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學林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朱汝珍輯:《詞林輯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學林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金梁輯錄:《近世人物志》,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名人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竇鎮輯:《國朝書畫家筆錄》,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列傳(五)》,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列傳(六)》,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清國史館原編:《清史列傳(八)》,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清國史館原編:《清史列傳(九)》,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蔡冠洛編纂:《清代七百名人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凌惕安撰:《清代貴州名賢像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5月初版
﹝清﹞孫詒讓著,孫以楷點校:《墨子閒詁》臺北: 華正書局,1987年
陳奇猷校注,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韓非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清﹞吳振棫撰,童正倫點校:《養吉齋叢錄》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2月第1版
﹝清﹞李虹若著,楊華整理點校:《朝市叢載》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清﹞俞蛟撰,駱寶善校點:《夢廠雜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清﹞昭槤撰,何英芳點校:《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第1版
﹝清﹞梁廷楠:《海國四說》,收入《清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清﹞梁紹壬撰,莊葳點校:《兩般秋雨盦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
﹝清﹞葉夢珠撰,來新夏點校:《閱世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
﹝清﹞趙翼撰,李解民點校:《簷曝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劉獻廷撰,汪北平、夏志和點校:《廣陽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7月第1版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民國十八年退耕堂刻本影印
﹝明﹞王洪:《毅齋集》遼寧:瀋陽出版社,1998年
﹝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清﹞吳道鎔:《澹盦文存》,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二十輯》臺北縣:文海出版社,1975年8月影印版
﹝清﹞陳夢雷:《松鶴山房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董文渙編著;李豫、崔永禧輯校:《韓客詩存》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清﹞翁同龢著、陳義杰整理:《翁同龢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4月第1版
﹝清﹞張蔭桓:《三洲日記》,據光緒丙申年(1896)京都粵東新館刊本影印
﹝清﹞唐景崧:《請纓日記》臺北: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據光緒癸巳年臺灣布政史署刊本影印
苑書義等主編:《張之洞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二)越南、韓國
陳荊和編校:《校合本大越史記全書》東京都: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センター刊行委員會,昭和59年3月
﹝越南﹞潘清簡:《欽定越史通鑑網目》順化:越南國家圖書館藏1884年刻本R.547
許文堂、謝奇懿編:《大南實錄清越關係史料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2000年11月初版
﹝越南﹞裴璧編:《皇越詩選》,順化:越南國家圖書館藏明命六年希文堂刻本R.969
吳晗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韓﹞《同文彙考補編.使行錄》,收入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漢城: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年
﹝韓﹞李海應:《薊山紀程》,收入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漢城: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年
﹝韓﹞柳得恭:《並世集》,收入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漢城: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年10月初版
﹝韓﹞柳得恭:《灤陽錄》,收入《史料續編灤陽錄、燕臺再游錄、松漠紀聞》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5月初版
﹝韓﹞徐浩修《燕行記》,收入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漢城: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年

三、專書(依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大運河翰林文化藏書編委會:《圖說老北京:京門九衢》北京:中國書店,2012年5月
尹德翔:《東海西海之間—晚清使西日記中的文化觀察、認證與選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王志強:《李鴻章與越南問題(1881-1886)》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4月初版
王南:《北京審美文化史•明代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王建偉主編:《北京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
王思治:《塞上江南:避暑山莊與外八廟》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2月初版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王爾敏:《清季兵工業的興起》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6月再版
王鐸:《中國古代苑園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左芙蓉:《北京對外文化交流史》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2月第1版
甘懷真:《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石守謙、廖肇亨主編:《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3月初版
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增補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年4月第2版
朱家溍、丁汝芹:《清代內廷演劇始末考》北京:中國書店,2007年1月第1版
朱祖希:《營國匠意―古都北京的規劃建設及其文化淵源》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第1版
朱雲影:《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衣若芬:《雲影天光:瀟湘山水之畫意與詩情》臺北:里仁書局,2013年8月初版
何新華:《威儀天下―清代外交禮儀及其變革》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何新華:《最後的天朝:清代朝貢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吳政緯:《眷眷明朝—朝鮮士人的中國論述與文化心態(1600-1800)》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
呂士朋:《北屬時期的越南》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再版
宋柏年主編:《中國古典文學在國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年10月
李未醉:《中越文化交流論》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李雲泉:《萬邦來朝:朝貢制度史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汪榮祖:《追尋失落的圓明園》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周寧:《跨文化研究:以中國形象為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10月第1版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第二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第2版
周蘇琴:《建築紫禁城》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孟昭毅:《東方文學交流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孟華主編:《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林淑慧:《旅人心境:臺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初版
侯仁之著,鄧輝等譯:《北平歷史地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恒慕義主編:《清代名人傳略(下)》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段義孚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
紀陶然編著:《天朝的鏡像》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孫宏年:《清代中越關係研究(1644-1885)》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
孫衛國:《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朝鮮王朝尊周思明問題研究(1637-1800)》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11月第1版
徐東日:《朝鮮朝使臣眼中的中國形象》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12月第1版
高巍、孫建華:《燕京八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張存武:《清韓宗藩貿易(1637-1849)》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6月再版
張秀民:《中越關係史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張法:《北京的深邃―京城模式與象徵體系》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張曉虹:《古都與城市》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14年5月初版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初版
曹中屏:《朝鮮近代史(1863-1919)》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
郭廷以等:《中越文化論集(一)》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6年4月初版
郭廷以等:《中越文化論集(二)》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6年4月初版
陳平原、王德威編:《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陳長文編著:《承德避暑山莊與外八廟》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陳重金著,戴可來譯:《越南通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12月
陳益源:《越南漢籍文獻述論》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9月第1版
陳寅恪:《陳寅恪集.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7月北京第一版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章培恒先生學術基金編:《域外文獻裡的中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楊雨蕾:《燕行與中朝文化關係》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楊國楨、陳支平:《明史新編》臺北縣:雲龍出版社,1995年
溫兆海:《朝鮮詩人李尚迪與晚清文人交流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
葛兆光:《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1月第1版
董玥:《民國北京城:歷史與懷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10月北京第1版
廖炳惠:《另類現代情》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2001年
廖炳惠:《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5月初版
劉玉珺:《越南漢喃古籍的文獻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第1版
劉沛林:《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12月第1版
劉春銀、王小盾、陳義主編:《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初版
劉春銀、王小盾、陳義主編:《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補遺》臺北:中央硏究院亞太硏究專題中心,2004年12月初版
劉廣銘:《朝鮮朝語境中的滿洲族形象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鄭永常:《征戰與棄守―明代中越關係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出版組,1998年5月
鄭永常:《漢文文學在安南的興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4月初版
鄭安德編:《明末清初耶穌會思想文獻彙編》北京: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2003年修訂重印
鄭毓瑜:《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社,2014年二版
蕭放、張勃:《中國節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鍾彩鈞主編:《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2年12月
顏娟英:《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冊)》臺北:雄獅圖書公司,2001年3月
羅燕:《清代宮廷承應戲及其形態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H‧R‧姚斯著,周寧、金元浦譯:《走向接受美學》,收入《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
John Urry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12月一版
Linda McDo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合譯:《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5月一版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初版
Paul Cloke, Philip Crang, Mark Goodwin編;王志弘等譯:《人文地理概論》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初版
Tim Cresswell著,王志弘、徐苔玲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一版
W.J.T.米切爾(Mitchell W.J.T.)編,楊麗、萬信瓊譯:《風景與權力》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弗朗索瓦.于連(Francois Jullien)著,杜小真譯:《迂回與進入》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9月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著,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12月第1版
西蒙.岡恩(Simon Gunn)著,韓炯譯:《歷史學與文化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西蒙•沙瑪(Simon Schama)著,胡淑陳、馮樨譯:《風景與記憶》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著,徐家寧譯:《中國與中國人影像:約翰.湯姆遜記錄的晚清中國(增訂版)》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第2版
埃德蒙•N•培根(Edmund N.Bacon)著,黃富廂、朱琪譯:《城市設計(修訂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如何閱讀文學》臺北:商周出版,2014年1月初版
雷貝嘉.索爾尼(Rebecca Solnit)著,刁筱華譯:《浪遊之歌:走路的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諾伯舒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著,施植明譯:《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韓書瑞(Susan Naquin)著,朱修春譯:《北京:寺廟與城市生活(1400-1900)》新北市:稻鄉出版社,2014年1月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許綺玲譯:《明室.攝影札記》臺北:臺灣攝影工作室,1997年修訂版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著,刁筱華譯:《疾病的隱喻》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2月再版

四、單篇論文(依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丁克順:〈阮輝 及其1765年赴清朝擔任使者時編著的書籍〉,收入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從周邊看中國》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6月第1版,頁405-412。
于向東:〈黎貴惇的生平及其哲學思想〉,《許昌學院學報》第1期,1993年,頁48-54。
于向東:〈黎貴惇的著述及其學術思想〉,《東南亞研究》第3期,1991年,頁10-17。
夫馬進:〈越南如清使范芝香撰《郿川使程詩集》所見清代中國的汪喜孫〉,收入夫馬進著;伍躍譯:《朝鮮燕行使和朝鮮通信使:使節視野中的中國.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頁322-335。
王川、謝國升:〈李文田與晚清西北史地學研究〉,《史學史研究》第1期,2015年,頁30-39。
王志強、權赫秀:〈從1883年越南遣使來華看中越宗藩關係的終結〉,《史林》第2期,2011年,頁85-91。
王志強:〈李鴻章與清代最後來華的越南使節〉,《蘭臺世界》第6期,2013年,頁67-68。
王志強:〈國內外有關晚清越南問題研究述評〉,《東南亞縱橫》第6期,2013年,頁49-53。
王志強:〈從越南漢籍《往津日記》看晚清中越文化交流〉,《蘭臺世界》第2期,2013年,頁31-32。
王志強:〈越南漢籍《往津日記》及其史料價值評介〉,《東南亞縱橫》第12期,2010年,頁71-74。
王志強:〈越南漢籍阮述《往津日記》與《建福元年如清日程》的比較〉,《東南亞縱橫》第12 期,2012年,頁56-59。
王偉勇:〈中越文人「意外」交流之成果──《中外群英會錄》述評〉,收入王三慶、陳益源主編:《東亞漢文學與民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樂學書局,2007年12月),頁519-561。
王國良:〈越南北使詩文反映的中國想像與現實〉,收入張伯偉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10月,頁227-240。
王晨光:〈明清越南使節燕行檔案中的中國風貌〉,《浙江檔案》第7期,2014年,頁51-53。
王晨光:〈朝貢與創作—越南使節燕行詩文研究意涵探析〉,《東亞人文》2014年12月,頁255-271。
伊維德著,余婉卉譯:〈三層戲樓上的演出:乾隆朝的宮廷戲劇〉,《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第6期,2014年11月,頁939-958。
朴現圭:〈《皇越詩選》所載越南與朝鮮使臣酬唱詩〉,收入張伯偉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5月第1版,頁293-303。
朴現圭:〈朝鮮使臣與北京琉璃廠〉,《文獻》第1期,2003年1月,頁269-285。
衣長春、黃韶海:〈清代千叟宴的歷史意義〉,《文化學刊》第3期,2016年3月,頁205-215。
衣若芬:〈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東亞觀念史集刊》第六期,2014年6月,頁35-55。
何仟年:〈越中典籍中的兩國詩人交往〉,《揚州大學學報》第1期,2006年1月,頁49-53。
別廷峰:〈乾隆《避暑山莊五福五代堂記》注釋和說明〉,《承德民族師專學報》第1期,1994年,頁79-83。
呂士朋:〈元代之中越關係〉,《東海學報》第1期,1967年1月,頁11-49。
呂士朋:〈清代康雍乾三朝之中越關係(上)〉,《東海學報》第14期,1973年7月,頁1-48。
李中路:〈清代太廟與祭祀〉,《紫禁城》第134期,2006年1月,頁64-65。
李建芸:〈從同樂園復原研究看清代宮廷室外院落式戲院一般特點〉,收入張復合主編:《建築史論文集》第17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頁49-59。
李貴民:〈清代臺灣與越南的時空連結―以越南漢文文獻為例〉,《人文研究期刊》第11期,2013年12月,頁25-52。
李貴民:〈越南研究回顧與展望―以臺灣學界為論述中心〉,《臺灣史學雜誌》第12期,2012年 6月,頁133-150。
李鴻斌:〈燕山八景起始考〉,《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第1期,2002年3月,頁97-100。
汪毅夫:〈清代臺灣的幕友〉,《東南學術》第1期,2004年,頁125-131。
沈玉慧:〈乾隆二十五~二十六年朝鮮使節與安南、南掌、琉球三國人員於北京之交流〉,《臺大歷史學報》第50期,2012年12月,頁109-153。
沈玉慧:〈清代朝鮮使節在北京的琉球情報收集〉,《漢學研究》第29卷第3期,2011年9月,頁155-190。
周紹泉:〈明代服飾探論〉,《史學月刊》第6期,1990年,頁34-40。
林京:〈為太上皇舉行的千叟宴〉,《紫禁城》第1 期,1991 年,頁28-29。
林淑貞:〈地景臨現―六朝志怪「地誌書寫」範式與文化意蘊〉,《政大中文學報》第十二期,2009年12月,頁159-194。
竺小恩:〈「衣冠文物,悉同中國」—略論明代賜服對李氏朝鮮服飾文化的影響〉,《服飾導刊》第1期,2015年3月,頁4-10。
查時傑:〈湯若望與北京南堂〉,《臺大歷史學報》第17期,1992年,頁287-314。
韋弓:〈清宮朝會儀式〉,《紫禁城》第3期,1980年6月,頁16-17。
孫宏年:〈傳承與嬗變:從黎峻使團來華看晚清的中越關係—兼議清代東亞「國際秩序」的虛實〉,《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2期,2014年6月,頁39-51。
孫迎慶:〈翁同龢和潘祖蔭的藏書交往〉,《東方收藏》第6期,2015年,頁121-123。
孫衛國:〈清道咸時期中朝學人之交誼—以張曜孫與李尚迪之交往為中心〉,《南開學報》第5期,2014年,頁95-113。
烏雲高娃:〈14-18世紀東亞大陸的「譯學」機構〉,《黑龍江民族叢刊》第3期,2003年,頁80-83。
秦國經:〈清代國子監的琉球官學〉,《歷史檔案》第1期,1993年,頁86-94。
高換婷:〈清代大高殿維修與使用的文獻記載〉,《故宮博物院院刊》第4期,2003年,頁85-91。
崔溶澈、徐毅:〈邵亭金永爵與清文士交游考述—兼談《中朝學士書翰錄》的文獻價值〉,《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十一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頁57-73。
庾華:〈朝鮮學者朴趾源對於清乾隆時期京城孔廟國子監的認知〉,《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2015年1月,頁13-17。
張先得:〈北京大高殿門前的一組古建〉,《古建園林技術》第4期,1986年,頁47-48。
張宇:〈越南貢使與中國伴送官的文學交游—以裴文禩與楊恩壽交游為中心〉,《學術探索》第4期,2010年8月,頁140-144。
張伯偉:〈導言:域外漢籍研究──一個嶄新的學術領域〉,《東亞漢籍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年7月初版),頁1-7。
張京華:〈三「夷」相會—以越南漢文燕行文獻為中心〉,《外國文學評論》第1期,2012年,頁5-44。
張省卿:〈十七、十八世紀中國京城圖像在歐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報》第二期,2008年,頁67-119。
梁憲華:〈清宮萬壽慶典戲〉,《中國典籍與文化》第92期,2015年,頁134-138。
盛景華:〈字聖黃自元〉,《藝術中國》第5期,2009年,頁13-15。
許文堂:〈十九世紀清越外交關係之演變〉,收入許文堂主編:《越南、中國與臺灣關係的轉變》(臺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2001年12月初版),頁79-127。
陳三井:〈中法戰爭前夕越南使節研究―以阮述為例之討論〉,收入許文堂主編:《越南、中國與臺灣關係的轉變》(臺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2001年12月初版),頁65-76。
陳三井:〈阮述《往津日記》在近代史研究上的價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8期,1990年6月,頁231-244。
陳文:〈安南後黎朝北使使臣的人員構成與社會地位〉,《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2期,2012年6月,頁114-126。
陳文:〈安南黎朝使臣在中國的活動與管待——兼談明清封建朝貢制度給官民帶來的負擔〉,《東南亞縱橫》2011年5月,頁78-84。
陳正宏:〈越南燕行使者的清宮遊歷與戲曲觀賞〉,《故宮博物院院刊》第5期,2012年,頁31-40+159-160。
陳益源:〈明清小說在越南的流傳與影響〉,《中越漢文小說研究》香港:東亞文化出版社,2007年1月初版,頁1-15。
陳益源:〈越南名儒李文馥研究二章〉,收入王三慶、陳益源主編:《東亞漢文學與民俗文化論叢(二)》臺北:樂學書局有限公司,2011年12月初版,頁177-190。
陳益源:〈越南在東亞漢文學研究的不可或缺——以《越南漢籍文獻述論》的簡介為例〉,收入王寶平主編:《東亞視域中的漢文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2月初版),頁73-85。
陳益源:〈越南漢文學中的東南亞新世界―以1830年代初期為考察對象〉,《深圳大學學報》第27卷第1期,2010年1月,頁119-125。
陳益源:〈與北京紫禁城有關的二本稀見越南漢文燕行文獻〉,收入「燕行使進紫禁城——14至19世紀的宮廷文化與東亞秩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95-414。
陳國保:〈越南使臣對晚清中國社會的觀察與評論〉,《史學月刊》第10期,2013年,頁55-67。
陳國保:〈越南使臣與清代中越宗藩秩序〉,《清史研究》第2期,2012年5月),頁63-75。
陸小燕、葉少飛:〈萬曆二十五年朝鮮安南使臣詩文問答析論〉,收入張伯偉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九輯》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7月第1版,頁395-420。
陸小燕:〈同治八年越南—朝鮮使臣交流初論〉,收入張伯偉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11月),頁237-254。
陸小燕:〈康熙十三年安南使者的中國觀感與應對—兼和朝鮮燕行文獻比較〉,收入張伯偉編:《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10月,頁241-260。
彭茜:〈試論國內學界對越南來華使節及其漢詩的研究〉,《東南亞縱橫》2013年8月,頁52-55。
黃蘭翔:〈十九世紀越南國都(順化)的城市規畫初探〉,《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48期,1998年6月,頁1-39。
楊雨蕾:〈朝鮮燕行錄所記的北京琉璃廠〉,《中國典籍與文化》第4期,2004年,頁55-63
葉少飛:〈《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越南史地典籍解題〉,《形象史學研究》第1期(2015年),頁196-209。
葛兆光:〈預流、立場與方法―追尋文史研究的新視野〉,《復旦學報》第2期,2007年,頁1-14。
廖宗麟:〈從廣西軍隊五次入越助剿看清政府的對越態度〉,《東南亞縱橫》第1期,1992年,頁45-48。
廖肇亨:〈知海則知聖人:明代琉球冊封使海洋書寫義蘊探詮〉,《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第2期,2009年12月,頁1-33。
廖肇亨:〈從「搜奇獵異」到「休明之化」—由朱之蕃看晚明中韓使節文化書寫的世界圖像〉,《漢學研究》第2期,2011年6月,頁53-80。
劉仁善:〈19世紀的越中關係和朝貢制度:理想與現實〉,《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History (JNAH)》第1期,2009年夏,頁1-17。
劉玉珺:〈晚清壯族詩人黎申產與中越文學交流〉,《民族文學研究》第3期,2013年,頁29-37。
劉玉珺:〈越南王安石―黎貴惇〉,《古典文學知識》第2期,2010年,頁96-104。
劉玉珺:〈越南北使文獻總說〉,《華西語文學刊》第2期,2012年,頁146-157。
劉玉珺:〈越南使臣與中越文學交流〉,《學術研究》第1期,2007年,頁141-146+160。
劉桂林:〈千叟宴〉,《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1981年,頁49-55。
鄭永常:〈一次奇異的詩之外交:馮克寬與李睟光在北京的交會〉,《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第1期,2009年6月,頁345-372。
鄭永常:〈越法「壬戌和約」簽訂與修約談判,1860-1867〉,《成大歷史學報》第27號,2003年6月,頁99-128。
鄭永常:〈越南阮朝嗣德帝的外交困境,1868-1880〉,《成大歷史學報》第28號,2004年6月,頁49-88。
鄭永常:〈嗣德帝的最後掙扎:1880-1883年中越秘密接觸〉,收入許文堂主編:《越南、中國與臺灣關係的轉變》(臺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2001年12月初版),頁39-61。
鄭幸:〈《默翁使集》中所見越南使臣丁儒完與清代文人之交往〉,《文獻》第2期,2013年3月,頁174-180。
鄭幸:〈清代越南燕行使臣入京路線述略〉,收入「燕行使進紫禁城——14至19世紀的宮廷文化與東亞秩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44-453。
黎春開:〈越南漢文文獻中的中國地景―以阮攸漢詩集《北行雜錄》為分析場域〉,《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第2期,2013年10月,頁77-96。
錢仲聯輯錄:〈沈曾植海日樓佚序〉(上),《文獻》第3期,1990年,頁171-186。
戴榮冠:〈阮述《每懷吟草》詩作考〉,《靜宜中文學報》第3期,2013年6月,頁187-226。
韓東洙:〈18世紀朝鮮《燕行錄》與北京紫禁城―以儀禮空間之分析為中心〉,《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七輯)》,2010年,頁50-61。
龔敏:〈阮述《往津日記》引發的學術因緣―以香港大學饒宗頤館藏戴密微、饒宗頤往來書信為中心〉,《社會科學論壇》第3期,2011年,頁43-49。

五、學位論文(依通過時間排列)
于燕:《清代中越使節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07年
汪泉:《清朝與越南使節往來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歷史學碩士論文,2008年
楊盼盼:《朝鮮使臣眼中的道光朝—以《燕行錄》為中心》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周亮:《清代越南燕行文獻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歷史學碩士論文,2012年
張茜:《清代越南燕行使者眼中的中國地理景觀》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碩士論文,2012年
閆斐:《徐延旭與中法戰爭》山東: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5月
黎春開:《阮攸「北行雜錄」人文地景書寫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6月
李騖哲:《李文田與「清流」》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碩士論文, 2013 年
劉曉聰:《清代越南使臣之「燕行」及其「詩文外交」研究―以「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為中心》南寧:廣西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史蓬勃:《清代越南使臣在華交游述論―以「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為中心》濟南:山東師範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14年
江振剛:《清代安南使團在華禮遇活動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李標福:《清代越南使臣在華活動研究—以《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為中心》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阮黃燕:《1849-1877年間越南燕行錄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6月
黎春開:《越南燕行詩中的中國敘述——以人文、地景、文學文化交流為論述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6年

六、外文資料
(一)越南文
李春鐘(Lý Xuân Chung):〈武輝瑨與朝鮮使臣新發現的兩首唱和詩〉(Hai Bài Thơ Xướng Họa Giữa Vũ Huy Tấn Với Sứ Thần Triều Tiên Mới Được Phát Hiện),收入漢喃研究院(Viện nghiên cứu Hán Nôm):《漢喃學通報》(Thông Báo Hán Nôm Học),河內:漢喃研究院,2005年,頁110-117。
李春鐘(Lý Xuân Chung):〈阮公沆與朝鮮使節詩文唱和作品〉(Về Văn Bản Thơ Xướng Họa Giữa Nguyễn Công Hãng (Việt Nam) Với Du Tập Nhất, Lý Thế Cấn (Hàn Quốc) Trong Chuyến Đi Sứ Trung Quốc Năm 1718),收入漢喃研究院(Viện nghiên cứu Hán Nôm):《漢喃學通報》(Thông Báo Hán Nôm Học),河內:漢喃研究院,2007年。
李春鐘(Lý Xuân Chung):〈越南與韓國使者的詩文唱和:文本學的研究成果〉(Thơ Văn Xướng Họa Của Các Tác Gia - Sứ Giả Việt Nam Hàn Quốc:Những Thành Tựu Nghiên Cứu Về Văn Bản Học),收入漢喃研究院(Viện nghiên cứu Hán Nôm):《漢喃學通報》(Thông Báo Hán Nôm Học),河內:漢喃研究院,2009年。
李春鐘(Lý Xuân Chung):《越南與韓國使節詩文唱和之研究》(Nghiên Cứu,Đánh Giá Thơ Văn Xướng Họa Của Các Sứ Thần Hai Nước Việt Nam,Hàn Quốc),河內:漢喃研究院博士論文,2009年。
阮明祥(Nguyễn Minh Tường):〈中代越南使臣與韓國使程的一次接觸〉(Một Số Cuộc Tiếp Xúc Giữa Sứ Thần Việt Nam Và Sứ Thần Hàn Quốc Thời Trung Đại),《漢喃雜誌》(Tạp chí Hán Nôm),2007年第6期,頁3-12。
阮明祥(Nguyễn Minh Tường):〈黎貴惇與朝鮮使節於1760年在中國的相遇〉(Cuộc Tiếp Xúc Giữa Sứ Thần Đại Việt Lê Quý Đôn Và Sứ Thần Hàn Quốc Hồng Khải Hy,Triệu Vinh Tiến,Lý Huy Trung Tại Bắc Kinh Năm 1760),《漢喃雜誌》(Tạp chí Hán Nôm),2009年第1期,頁3-17。
阮青松(Nguyễn Thanh Tùng):〈友好與競爭:大越與朝鮮使節1766-1767年在中國的會面〉(Giao Hảo Và Cạnh Tranh:Về Cuộc Hội Ngộ Giữa Sứ Thần Đại Việt Và Sứ Thần Joseon Trên Đất Trung Hoa Năm 1766 – 1767),收錄於《越南—韓國關係:過去、現在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Hội thảo khoa học quốc tế “Quan hệ Việt Nam - Hàn Quốc:Quá khứ,Hiện tại và Tương l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etnam - Korea Relationship in the past,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胡志明市:胡志明市人文社會科學大學、韓國中央文化研究院,2012年。
阮維正(Nguyễn Duy Chính):〈1790年越南與朝鮮使團在清朝的會面〉(Cuộc Gặp Gỡ Giữa Phái Đoàn Triều Tiên Và Đại Việt Ở Triều Đình Nhà Thanh Năm Canh Tuất (1790)),《研究與發展雜誌》(Tạp chí Nghiên cứu và Phát triển),2010年第6期,頁3-22。
鄭克孟、阮德全(Trịnh Khắc Mạnh,Nguyễn Đức Toàn):〈越南使臣阮登與朝鮮使節的唱和作品〉(Thơ Xướng Họa Của Sứ Thần Đại Việt - Hoàng Giáp Nguyễn Đăng Với Sứ Thần Joseon - Lý Đẩu Phong),《漢喃雜誌》(Tạp chí Hán Nôm),2012年第3期,頁3-10。
鄭克孟、阮德全(Trịnh Khắc Mạnh,Nguyễn Đức Toàn):〈再發現兩位越南使節與韓國李氏使節有唱和作品〉(Thêm Hai Sứ Thần Đại Việt Có Thơ Xướng Họa Với Sứ Thần Joseon),《漢喃雜誌》(Tạp chí Hán Nôm),2012年第5期,頁32-37。

(二)日文
清水太郎:〈ベトナム使節と朝鮮使節の中国での邂逅—18世紀の事例を中心に〉,《北東アジア文化研究》第 12 號,2000年10月,頁15-31。
清水太郎:〈ベトナム使節と朝鮮使節の中国での邂逅(2)1790年の事例を中心に〉,《北東アジア文化研究》第14號,2001年10月,頁31-47。
清水太郎:〈ベトナム使節と朝鮮使節の中国での邂逅(3)1597年の事例を中心に〉,《北東アジア文化研究》第 16 號,2002年10月,頁35-54。
清水太郎:〈ベトナム使節と朝鮮使節の中国での邂逅(4)—16世紀以前の事例を中心として—〉,《北東アジア文化研究》第 18 號,2003年,頁63-83。
清水太郎:〈北京におけるベトナム使節と朝鮮使節の交流:15世紀から18世紀を中心に〉,《東南アジア研究》,2010年12月,頁334-363。
清水太郎:〈ベトナム使節と朝鮮使節の中国での邂逅(6) ―19世紀を中心として―〉,《周縁と中心の概念で読み解く東アジアの越.韓.琉―歴史学.考古学研 究からの視座》第 6 號,2012年3月,頁47-65。
清水太郎:〈漢字文化圏内での使節間交流:ベトナム使節と朝鮮使節を例として〉,《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第7號,2014年3月,頁477-490。

(三)英文
Bazerman, Charles, Shaping Written Knowledge (Wisconsi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8)
Liam C. Kelley, Whither the Bronze Pillars? Envoy Poetry and the Sino-Vietnamese Relationship in the 16th to 19th Centuries(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2001)
J. Hillis. Miller, Topographies. (California:Stanford U.P., 1995)
J. Thomson, F.R.G.S, 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a series of two hundred photographs, with letterpress descriptive of the places and people represented. Vol. 4 (London:S. Low, Marston, Low, and Searle, 1874)

七、報紙資料
趙連穩:〈三山五園是清帝「視事之所」〉,《北京日報》第19版理論週刊•文史,2015年05月11日。

八、網路資料
越南漢喃文獻目錄資料庫系統: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annan/
漢喃古籍文獻典藏數位計畫網站: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
中研院前瞻計畫「漢詩與外交―十四至十九世紀東亞使節及其文化書寫」
http://proj3.sinica.edu.tw/~eaenvoys/index.php
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人名權威資料查詢: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web/html_name/search.php
王思治:〈避暑山莊百年史〉,中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2003年
http://www.cctv.com/lm/131/61/85938.html
烏雲高娃:〈朝鮮司譯院「漢學」研究〉,全文刊登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網站「歐亞學研究」http://www.eurasianhistory.com/data/articles/a02/72.html
吳懷宣:〈距離美學:談審美經驗的「陌生化」現象〉
http://wuhwaihsuan2011.pixnet.net/blog/post/54421878-%E8%B7%9D%E9%9B%A2%E7%BE%8E%E5%AD%B8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譯科榜目》卷二原書影印本漢城:司譯院,1890年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09663&page=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清﹞張蔭桓:《三洲日記》,據光緒丙申年(1896)京都粵東新館刊本影印,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87285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清﹞盛慶紱:《越南地輿圖說》,據光緒九年(1883)刊本影印,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90235&remap=gb
中國文化研究院網站-燦爛的中國文明「承德避暑山莊」專題特輯https://hk.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topic_content&old_id=20124#https://hk.chiculture.net/20124/b12.html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