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生物學蒐藏品的學術、教育與社會角色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張譽騰
出版日期:1993
卷期:7:1
頁次:頁21-26
主題關鍵詞:生物學社會角色教育蒐藏品學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
  • 點閱點閱:19
本文由自然史博物館的起源,探討生物學收藏品從私人收藏室裡的奇珍異物逐漸成為嚴肅學術研究、科學教育和解決社會問題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的歷程。 在過去兩百年來,全世界的博物館或研究機構投下無數人力、物力所蒐集到的生物種本,估計不下數十億。其中許多是系統分類學研究的產物,對目前從事系統分類學的生物學家來說,這些生物收藏品主要是用來研究生物間的系統分類關係:藉由此對在不同時間與地域所採集到的標本,來做分類修正(Taxonomic revision)、生物地理或演化生物學方面的研究。 由於生物標本在小小體積裡蘊涵了豐富的數據,在生態研究上也有重要潛能,到自然史博物館收藏庫參觀的人,在面對收藏櫃中那些來自各種不同地理區域的繁豔物種,很難不對自然界的豐富面相無動於衷:對研究者言,生物收藏的鋪陳展佈了一個刺激他們對生態或演化課題思考的背景,開啟了他們研究路徑的新里程。 生物收藏在教育方面的用途亦頗有可觀:許多人對動植物相的知識與對自然的欣賞,啟蒙於他們對博物館生物藏品的接觸。在歐美有關生命科學的各級學校(由小學以迄大學)課程中,生物收藏品經常用來輔助教學。此外,生物收藏品也提供博物館展示、演示活動,或編製生物鑑定手冊和銷量廣大的自然史出版品的基本參考素材。在藝術攝影課程裡,生物收藏也是重要的教學工具,有助於刺激與提升美學思考的層次。 近二十年來,電視節目上對自然史探險與發現的報導,自然史博物館教育活動在質與量上的改進,以及社會大眾對生態保育危機與動植物瀕臨絕種現象的關切,在在使得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與教育功能再次與社會的脈動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生物收藏在此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許多如環境品質、食物來源、人體健康以及自然資源的定位與利用等社會問題中,生物收藏也因其能提供許多解答而日形重要。它們也是制訂保育政策的基礎資料:舉例來說,生物收藏可用來鑑定或佐證在某一正在調查的區域中以前曾出現的生物種類,因而可以用來做制訂土地利用政策或地方、全國或國際性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參考。
期刊論文
1.August, Raymond S.、張譽騰(19880400)。博物館的法律定義。博物館學季刊,2(2),3-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rry, W. B. N.(1985)。The significance of type specimens and old collections to research in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Their Roles and Future in Biological Research。Occasional papers of the British Columbia Provincial Museum,25,23-27。  new window
3.Fun, V. A.(1989)。Rationale for expanding and maintaining collections。ASC Newsletter,17(2),17-18。  new window
4.Hoaglan, K. E.(1989)。Socially responsible。Museum News,6,50-52。  new window
5.Hoagland, K. E.(1989)。Clientele of collection resources。ASC Newsletter,17(2),24。  new window
6.Hoagland, K. E.、Mabee, P. M.(1988)。ASC workshop on collections resources for the 1990s。ASC Newsletter,16(6),1+3-9。  new window
7.Novacek, Michael(1990)。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the need for commitment。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9,352-358。  new window
8.Pettit, C.(1991)。Putting "bloody mice" to good use。Museum Journal,91(8),25-28。  new window
9.Ricklef, R. F.(1980)。Old specimens and new directions: the museum tradition in contemporary ornithology。Auk,97,206-208。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Bates, D. M.(1976)。Systematics collections: the role in human affairs。ICNHM Conference,72-75。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Irwin, H. S.(1973)。America's Systematics Collections: A National Plan (prepublication draft)。Maryland: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t its Belmont Estate。  new window
圖書
1.Alexander, E. P.(1979)。Museums in Motion。Nashville:AASLH。  new window
2.Burcaw, G. Ellis(1987)。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Nashville,TN: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State and Local History。  new window
3.Parr, A. E.(1959)。Mostly about Museums。New York: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window
4.Simpson, G. G.(1961)。Principles of Animal Taxonom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Stansfield, G.(1991)。The management of natural science collection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Yates, T. L.(1987)。Value and potential of the collection resource。Mammal Collection Management。Texas Tech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