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氣功與體育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陳在頤
出版日期:1995
卷期:9:3=35
頁次:頁1-7
主題關鍵詞:氣功體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現在體育運動項目著重外形的鍛鍊,以練”形”為主要手段,遠到強身目的;氣功以袪病健身為目的,鍛鍊”神、意、氣”為主,強調身心結合。兩者殊途而同歸,因此,將氣功列入學校體育教材內實屬合理可行,並可發揚我國傳統文化。 我國傳統體育和傳統醫學一樣,都是中國偉大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瑰寶。體育與保健、醫療與預防疾病彼此息息相關,是相輔相成的。其基礎理論、方法和原則都是相同的。傳統體育種類甚多,而同時具有保健和療效的活動,捨氣功無出其右者。由於氣功在我國歷史上受到佛、道、儒家的影響,被蒙上神秘的色彩,加以一般人對氣功產生的某些特殊現象和作用,科學方法尚無法解類,使人感到玄虛,難以理解,故不易為大眾所接受。此外氣功流派甚多,傳授氣功者良莠不齊,莫衷一是,頗費抉擇,意者有不得其門而入之感。可是到了七十年代,大陸氣功界中醫界掀起了一股研究氣功熱,科學界亦紛紛響應,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氣功的淵源、療效及氣的本質。經廿餘年的努力,研究氣功的風尚已遍佈全球。包括我國的在內的國科會,亦於民國七十七年開始成立氣功小組,正深入研究實驗中。而國際氣功學術研討會,單在七十年代就曾舉行過三次會議,來自各國的學者提出的論文數以千百計。大陸更在黨的十一屆中全會後,在全國四化進軍聲中,對皮統體育的九功、導引等健身法亦大力推廣。中共教育部門曾指示各校體育教學中要充分配合應用傳統保健法。多年來各校均相關成立氣功班,並分別在1984及1985年召開了兩次報告會,交流這方面的經 驗,訂定了推行方針。本文旨在詮釋”氣”及”氣功”,它對人體健康的益處,各國研究成果,它與現代體育的異同,以及大陸各校實施氣功列入體育教學課程對學生健康、體能的效果,同時探討我國各校傚法的適法性。
期刊論文
1.鄭勤(1994)。心懷俠義的國際氣功使者。氣功與體育,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含文(1988)。學校氣功教學。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陶熊(1991)。氣功精選續篇。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龐明(1992)。氣功探邃。高雄智能氣功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