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布勞岱論底層結構與上層結構互為建構的歷史過程: 以法國為例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趙蕙鈴
作者(外文):Chao, Hui-lin
出版日期:1996
卷期:34:1
頁次:頁35-69
主題關鍵詞:底層結構上層結構互為建構的多樣性與一統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布勞岱指出,底層結構與上層結構之間的區分只是為了一種分析上的便利性而已 。他認為底層與上層之間的實際關係,並非如其類分般的涇渭分明。以底層結構來說,它的 基本屬性在於它是大多數人的生活領域。在這個廣大的領域內存在著一些很難立即被克服的 限制。相對來說,上層結構的基本屬性則是比較傾向於變動。廣義的來說,地理結構所蘊涵 的限制與機會,構成了底層生活結構的發展形態。它具體地反應在人們吃什麼、用什麼、受 什麼樣的生活習慣所制約,以及可以發明那些改變生計的新技術等。但人類的回應總是相當 緩慢的,尤其當它只是自在於既有的生活節奏( life in itself )時更是不易產生變動。 但若有上層的拉力而使它能自為的改變生活節奏( life for itself )以因應這些刺激而 行動時,底層才會產生總體性的累積效果。
圖書
1.Braudel, F.、Reynolds, Sian(1988)。The Identity of France: History and Environment。New York:Harper & Row。  new window
2.Braudel, Fernand(1984)。Civilization & Capitalism 15th-18th Century vol. 3: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orld。New York:L. A.:Haper & Row。  new window
3.Braudel, Fernand、Mayne, Richard(1994)。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Allen Lone:The Penguin Press。  new window
4.Braudel, Fernand、顧良、施康強(1993)。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二卷:形形色色的交換。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raudel, Fernand、顧良、施康強(1993)。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三卷:世界的時間。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raudel, Fernand、劉北成(1988)。論歴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raudel, Fernand(1982)。Civilization & Capitalism 15th-18th Century (Vol.2): The Wheels of Commerce。N.Y.: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 Press。  new window
8.Braudel, Fernand(1992)。The Identity of France: People and Production。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new window
9.Braudel, Fernand、Ernest, Labrousse、謝榮康、黄文杰、張繼英(1990)。法國經濟與社會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