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顏面傷殘兒童家庭福利服務需求之研究
書刊名:社區發展季刊
作者:游美貴 引用關係彭淑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u, Mei KueiPong, Su Hwa
出版日期:1996
卷期:76
頁次:頁277-289
主題關鍵詞:顏面傷殘兒童家庭福利服務需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6
期刊論文
1.秦文力(19940900)。殘障家庭的生涯福利服務需求。社區發展季刊,67,218-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欣穎(19930100)。特殊兒童家庭所面臨的問題及影響特殊兒童家庭適應能力因素之分析。學生輔導通訊,24,7-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永興(1994)。陽光中區中心成長的喜悅。陽光福利雜誌,4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愛華(19930400)。孩子!我們該給你什麼樣的世界?。健康世界,88=208,5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Vanpoelvoorde, L.、Shaughnessy, M. F.(1991)。Parental reactions to cleft palate children。Journal of Special,15(3),276-283。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麗玲(1994)。燒燙傷兒童社會支持系統與福利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鴻達(1992)。低收入家庭親職角色功能、社會支持系統與兒童福利需求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游美貴(1995)。顏面傷殘兒童家庭福利服務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國華(1986)。顏面傷殘青少年心理特質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惠玲(1984)。台北市老人福利需求與生活滿足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博雄(1991)。台北市民福利需求意向之研究:認知模式檢證與需求差異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元玫(1992)。社會工作服務在兒童醫療過程中供需性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Yeh, C. C.(1993)。Perceptions of Chinese parents toward mainstreaming thei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nd service needs (Taiwanspecial services.)(博士論文)。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new window
9.林淑英(1992)。顏面傷殘者自我概念與社會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蕙芳(1990)。顏面傷殘兒童的生活適應與福利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ettner, P. M.、Moroney, R. M.、Martin, L. L.(1990)。Designing and managing programs: an effectiveness-based approach。Newbury Park, CA:Sage Publication。  new window
2.蔡漢賢(199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英陣、萬育維、彭淑華(1995)。社會福利方案計畫。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1993)。顔面傷殘及灼燙傷福利手冊。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火生(1991)。台北市整體社會福利硬體設施建設需求先期規劃。台北市社會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武典、林寶貴(1992)。特殊兒童綜合輔導手冊--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査結果之應用。特殊兒童輔導手冊。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執行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