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經濟政策之理論基礎的探討
書刊名:商學學報. 空大
作者:吳永猛
作者(外文):Wu, Yung-meng
出版日期:1996
卷期:4
頁次:頁1-18
主題關鍵詞:臺灣經濟政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
     一、前言 經濟政策是為達成理想的經濟目的所採取的有效手段。我們想過著自由、民主、均富的經濟生活,到底應用到經濟學上那一套經濟政策,其得失如何,這將作為本文探討的方向。 1.研究方法 就現有的文獻,作分析。 2.研究範圍 以1950年代到1990年代,近五十年臺灣經濟發展的時段為範圍。 二、民生主義的前提 我們憲法明定國民經濟以民生主義為基本原則,實施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以謀國計民生之均足。本著以計晝性的自由經濟為出發點,從土地改革著手,先後完成九期經建計晝,自由企業得於充分發展。目前追求「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的政策。這可視為經濟理論所指的「混合經濟」的模式。 三、古典學派的穩健 臺灣模仿走英國古典學派的時代背景,先從輕工業入手,拾級而上再發展重工業。也就是發展勞動密集的工業,突破馬爾薩斯人口論的陷阱,再踏進羅斯托起飛論的行程。這一政策模式發展出臺灣中小企業的特色。 四、凱因斯學派的激勵 臺灣曾接受美援,也接受美式的經濟成長理論,即凱因斯學派的經濟政策,鼓勵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政府功能擴大,帶動整個經濟繁榮。終於也有成長派與穩定派之論爭,猶如美國經濟政策在臺灣的模樣,利弊問題一樣發生。 五、福利經濟政策的省思 當經濟繁榮,所得分配問題與福利等國家問題接踵而來。經濟資源怎樣分配最公道,常見理論與政策在臺灣也一一想要實行,尤其政黨選舉之訴求都有福利政策。政府部門應用羅倫茲曲線、吉尼係數,注意貧富差距問題。 六、結語 這五十年來臺灣以民生主義經濟政策為目標,創造經濟奇蹟,也促使邁向工商業社會,進入經濟已開發國家之林。對經濟政策的拿捏,採拾級而上策略,承「大雁理論」,亦步亦趨,今天已能和世界各先進國家平起平坐。但相對的自由經濟市場的理論、實務、利弊,我們的社會都有。今後如何順應時代,因時制宜,在國際化之下,更考驗我們的智慧與能力。
圖書
1.吳永猛(1995)。經濟思想史。台北: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3)。六法全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laug, Mark(1990)。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England:Edward Elgar。  new window
4.丸屋直美(1988)。入門經濟政策。東京:中央經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yrns, Ralph T.、Stone, Gerald W.(1993)。Economics。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new window
6.湯俊湘(1980)。經濟政策。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行政院主計處(1994)。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八十二年個人所得分配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amuelson, Paul A.、Nordhaus, William D.(1992)。Economics。New York:McGraw-Hill, Inc.。  new window
9.于宗先(1976)。臺灣經濟發展重要文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國鼎、陳木在(1987)。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Rostow, Walt W.(1960)。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A Non-Communist Manifesto。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