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足球運動十一人制與五人制的比較研究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黃文祥
出版日期:1996
卷期:10:2=38
頁次:頁42-51
主題關鍵詞:足球十一人制五人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7
國內國球相關研究尚在萌芽階段,因此有關足球的文獻有限,要提昇國內足球運動風氣,理論與實際應併行不悖,因此筆者透過文獻資料的蒐集,將足球運動五人制與十一人制作比較分析,獲得以下結語。 (一)十一人制與五人制各有優缺點,而十一人制最為人所詬病的是,裁判對時間控制的正確及裁判對越位的處理能力。五人制設有計時員專職時間管理,且未設越位規,因此五人制的糾紛事件應該會比十一人制低。 (二)十一人制場地大,在資訊化的今日,土地取得不易,因此為成限制足球運動推展的障礙,五人制在時興下發展,場地可借用手球和籃球場,加上場地不大,很適合國內各級學校發展。 (三)十一人制的替補只限三人,五人制卻可以無限制換人,每個人皆有下場切磋球技的機會,達到全員參與的樂趣,且在政府推動全民運動的政策下,五人制足球正好可作為推展全民運動的一個項目。 (四)五人制的「死球狀況」限制四秒內完成,對於一些拖延戰術產生嚇阻作用,且使比賽節奏更加緊湊更有可看性。 (五)暫停時間的運用成為教練的戰術性彈性運用,有穩定軍心的效果,將來或許成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有遠見的教練應加以探討研究。 (六)五人制腳法細膩、活動靈敏,可做為十一人制訓練小組團體戰術的基礎。
期刊論文
1.佘城(19830400)。宋人的「蹴鞠圖」與足球運動。故宮文物月刊,1(1)=1,19-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長發(1995)。喜見企業廠贊助國內興起五人足球運動熱。中華足訊,81,3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政雄(19891200)。五人制足球裁判法。國民體育季刊,18(4)=83,26-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進德(1991)。適合國小體育課的五人制足球運動。學校體育,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榮瑞(19940600)。足球訓練場地設定之研究分析--球門的條件。國立臺灣體專學報,5,4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介元(1995)。足球規則及競賽制度的修訂對世界盃足球賽得分之影響。中華足訊,79,2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忠雄(1995)。亞洲人新希望--五人制足球。台灣體育,81,7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聖德(19900600)。足球史話。臺灣體育,49,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2)。體總埠際乙組聯賽辦七人倒不如辦時興五人賽。中華足訊,6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3)。世界足球的「新人類」五人賽巨星前程看好。中華足訊,69,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國安(19880700)。蹴鞠--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歷史月刊,6,14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勝苑(1995)。94年新修訂五人足球規則。中華足訊,77,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英生(1979)。足球技術與戰術。霧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仁偉(1991)。足球技術入門。台北:信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Philips, Glez、OldHam, Tim、唐諾(1994)。世界盃足球大賽。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舒培華(1988)。球迷。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Lablanc, Michael L.、Henshaw, Richard(1994)。The World Encyclopedia of Soccer。Gale Research Inc。  new window
6.吳文忠(1957)。體育史。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