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灣陶瓷業生產活動之研究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蕭富隆
作者(外文):Hsiao, Fu-long
出版日期:1996
卷期:9:2=34
頁次:頁32-44
主題關鍵詞:日治時期臺灣陶瓷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4
     日治時期臺灣空瓷業生產規模仍甚微小,自給率僅一至二成,產業發展尚處於幼稚 階段。然而,幼稚產業並非停滯發展,長期處於靜止狀態,事實上,如與磚瓦業互相比較, 日治時期臺灣的陶瓷生產,不論是名目或實質成長率,都比磚瓦業高,這是解讀所謂臺灣陶 瓷「產業尚未大興」應予同時兼顧的事實。而在分區發展方面,臺中州與臺北州為陶瓷生產 的兩大重心,各佔總產額的百分之三十七。臺北州於昭和以後,逐漸展露競爭的優勢。然而, 終日治五十一年來,臺中與臺北州仍處於分庭抗禮之局,產業完全集中於北部的發展現象, 乃光復以後之事。以日治時為研究範圍,實有助於瞭解、分析戰後臺灣陶瓷業何以能夠飛躍 成長的根本因素,更有助於建構臺灣陶瓷史較長時期的發展脈絡。
圖書
1.陳信雄(1994)。越窯在澎湖。越窯在澎湖。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投郡役所(1939)。南投郡管內概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川夫(1990)。民俗臺灣(第二輯)。臺北:武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盛清沂(1960)。臺北縣志。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avidson, James W.(1903)。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New York:London:Book World:Macmillan。  new window
6.宇井英(1910)。臺灣周遊唱歌。臺灣周遊唱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0)。陶磁器????調?。商工資料第三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08)。台灣總府第十統計書,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71)。台灣工場通覽,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