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海岸山脈越嶺道之區位與變遷的初步調查
書刊名:東台灣研究
作者:林白梅夏黎明
作者(外文):Ling, Bai-meiHsia, Li-ming
出版日期:1996
卷期:1
頁次:頁47-66
主題關鍵詞:海岸山脈越嶺古道TrailsCoastal ran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
  • 點閱點閱:191
本文主要以文獻和地圖資料,配合田野訪問方式,調查民國五十七年(1968)以前,具有提供海岸山脈兩側居民交流功能之所有步行越嶺道。其中,清代已有十一條出現,日治中晚期則增至十八條,達到顛峰。民國五十七年海岸公路通車後,除了三、四條闢為公路外,餘漸荒廢。 一般而言,越嶺道的功能有階段性的發展。最初是獵徑,而後有省親、開墾功能,再增加物資交流和就學功能,最後是出入要道。使用功能加上越嶺難度,影響越嶺道的使用頻率,本文將其分為五級,並逐一分析每一條越嶺道的使用頻率及其因素。 另外,海岸山脈北段和南段各有九條越嶺道,但北段難度較南段低,使用頻率則以北段較高。特別是北段海岸地帶的居民,對越嶺道的依賴度偏高。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ll trails on Coastal Range before 1968. Then we analize the locations, functions, and frequency of uses for each trails and its change. Finally, we discu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rails at northern section and southern section on Coastal Range.
期刊論文
1.陳榮波(19620300)。清季臺灣東部之農耕形態。臺灣銀行季刊,13(1),324-3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克襄(19931200)。小中路--尋找海岸山脈裡的舊道。聯合文學,10(2)=110,25-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正祥(19540600)。臺灣東部縱谷地帶農墾與移民可能性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6(4),125-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楊南郡、王素娥(1988)。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古東段調査研究報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全玄(1993)。臺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孟島(1971)。東臺縱谷土地利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永楨(1986)。清代台灣後山開發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孟祥瀚(1988)。台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繼道(1992)。清代臺灣後山平埔族移民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炫星(1991)。台灣的古道。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傳(1960)。台灣日記與稟啓。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硏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俊。台灣道路發展史。台北:交通部交通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桂枝(1960)。台東縣志自然志(稿)。台東:台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松尾溫爾(1925)。東部の土に親しめ。東臺灣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0)。花蓮縣志卷十五:交通。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