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談西安事變對抗戰爆發之影響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黃財官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3:1
頁次:頁13-25
主題關鍵詞:西安事變中日戰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
     一、中日戰爭之所以起,簡言有二:即日本視侵略中國為其唯一出路,認為滿蒙 是其國防生命線;另一方面中國在蔣委員長領導下,政治改革與經濟建設,正在突飛猛進, 到民國 25 年中國國力之鼎盛,已躋於近代強國之林。日軍若再不動手進攻中國,以後恐難 以實現「征服中國」之迷夢。 二、西安事變對抗戰爆發之影響:(一 ) 就國內之影響:(1) 促進全國一致團結;(2) 防共不嚴中共坐大;(3) 日軍侵華更趨積極;(4) 大陸淪陷早種惡 因。(二 ) 就國際之影響:中、日相爭,既紓解蘇俄之東顧之憂,且利於中共之生存與發展 ;接近抗戰勝利邊緣,又被盟國雅爾達會議所出賣,均對爾後遠東局勢及整個世局產生重大 影響。三、西安事變與抗戰爆發之回顧與展望:(一 ) 檢討評析:中日相爭之結果,日本接 受無條件投降,確也使國家又陷入另一場空前浩劫之中。(二 ) 未來展望:(1) 以史實駁斥 中共統戰陰謀;(2) 推行軍隊國家化;(3) 堅實國力防止戰爭。
期刊論文
1.魏汝霖(1982)。紀念蘆溝橋事變談抗日戰爭。戰史會刊,13,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力行(19771231)。抗日戰爭因果之新評價。戰史會刊,8,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廷元(1986)。抗日勝利四十年回顧。戰史會刊,17,123-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蔣緯國(19960600)。盧溝橋事變的遠因與後患--七月七日的追思和再檢討。中華戰略學刊,85(夏),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蔣中正(19600927)。蘇俄在中國。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金洲(19720901)。西安事變親歷記。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禹廷(1989)。細說西安事變。台北:傳說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冠英(1992)。張學良側寫。臺北:傳記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永敬(1995)。抗戰史論。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君長(1990)。國民革命軍之奮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薛光前(1978)。八年對日抗戰中之國民政府。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應欽。八年抗戰與台灣光復。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康(19861030)。抗戰史話。台灣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永成、郭啓瑞(1988)。國民革命軍畫史第二輯--安內攘外民族復興。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姚立夫(1992)。西安事變珍史。躍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秦孝儀。我們之領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日本陸軍省。西安事變對策綱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蔣緯國(1979)。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禦侮。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61211)。西安事變六十周年特别報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簡鐵(1986)。中共改對戰說詞。抗戰勝利的代價:抗戰勝利四十週年學術論文集。聯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