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威懾戰略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王世塗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3:2
頁次:頁30-41
主題關鍵詞:中共威懾戰略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4
     一、中共在其威懾戰略理論與實踐上,存在著假設的衝突,期待的差距,實力發 展、決心與溝通的困境。 二、假設衝突的核心問題在於理性與情感的交織,二者交互運作的結果,常常導致威懾戰略 的失靈。 三、期待的差距來自威懾與實戰的辯證思考,人類對傳統戰爭的陰影所知不深,加上中共威 懾實力不具備絕對優勢,使威懾效果不如預期。 四、跳躍式的實力發展,可能造成資源的損耗與浪費,一旦激起區域國家的軍備競賽,對區 域和平與穩定的戰略目標反而構成挑戰。 五、決心與溝通的難題來自於意志的不確定性與意識溝通的扭曲。意志的不確定性可能將整 個社會帶到大戰的邊緣,而意識溝通的扭曲卻常使威懾的作用與效果大打折扣。
期刊論文
1.Jencks, Harlan W.(1979)。China's Punitive War on Vietnam: A Military Assessment。Asian Survey,19(8),801-815。  new window
2.尹慶耀(19930600)。前蘇聯軍事思想的演變。問題與研究,32(6),5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aggerly, J. J.(1979)。The Chinese Border War of 1979。Army Quarterly,1979(Jul.),271。  new window
4.Chanda, Nayan(1979)。Protestation of Peace Undertones of War。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1979(May),8。  new window
5.馭志(19840800)。中共與越共交惡暨邊界衝突升級問題探析。中共研究,18(8)=212,7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Van Hoan, Hoang(1979)。Distortion of Facts About Militant Friendship Between Viet Nam and China Is Impermissible。Beijing Review,49,11-23。  new window
7.張雅君(19921100)。九○年代中共的亞太戰略。中國大陸研究,35(11),17-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魏斯特福(19731000)。尼克森主義:期望一個新的權力均衡。問題與研究,13(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歐淑惠(1993)。中共戰略的分析:主要因素與演變趨勢(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雲卿、渡邊利夫、小島朋之(1995)。毛澤東與鄧小平。台北:大展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林斯、鈕先鍾(1975)。大戰略。臺北: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裘兆琳(1993)。美國外交與危機處理。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石之瑜(1995)。大陸問題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ouhgerty, James E.、Pfaltzgraff, Robert L. Jr.、洪秀菊(1983)。爭辯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9)。大陸現況。台北:國家安全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央社(1984)。中共對越南戰爭,1979年之一項軍事分析。美國馬利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雨蒙(1992)。中共六次衛國戰爭。香港: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丹尼爾.高曼、張美惠(1996)。EQ。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約翰.白禮斯(1991)。中共國防政策。當代戰略。台北:史編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喬一名(1983)。蘇聯與東南亞的關係。東南亞國家國際關係論叢。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