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竊盜犯認知與決意之研究
書刊名:中央警察大學學報
作者:楊士隆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ng, Shu-lu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31
頁次:頁261-284
主題關鍵詞:竊盜犯認知決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9
     財產性犯罪,尤其是竊盜犯罪一向為開發國家的夢魘。近年來犯罪統計資料一再 顯示此類型犯罪比率在歷年中雖略有起伏,然卻恆佔各犯罪類型之首位,對民眾之生命財產 安全福祉構成鉅大威脅,為此,本研究對竊盜犯罪問題進行研究,以提供政府與民眾防治竊 盜犯罪之參考。 有關竊盜犯罪之研究,傳統之策略著重於探討竊盜犯之人格、家庭、學校、社會成因, 並據此研擬因應對策,令人遺憾的是,此類研究取向導引之防治效能並不理想,因此本研究 跳脫傳統之犯罪成因探討,而從竊盜犯之認知與犯罪決意角度出發,深入了解竊盜犯之犯罪 風險評估、選擇目標物情形與其對刑罰之認知與感受。本研究於民國八十四年十月間,以訪 談之質的研究法,對刻正於台灣台北監獄服刑之竊盜累犯進行深入訪談。研究結果發現,犯 罪動向、目標物選擇等大多為理性抉擇之結果,並受某種程度「情境」結構之影響,至於嚇 阻之效能並未完全及於竊盜犯,其多數並不太擔心遭逮捕與審判量刑,但卻認為刑罰太嚴厲, 監禁時間過長,矯治效果欠佳。 綜而言之,本研究認為竊盜犯之防治工作必須考量及犯罪者理性抉擇之意向,對犯罪者 有關犯罪動機、決意、目標物選擇情形、遭警察人員逮捕、法院量刑及接受刑罰執行之認知 加以了解,據此提出防治之道,而非單以傳統犯罪成因研究取向之肅清社會病源策略因應。 換句話說,廣採情境犯罪預防措施,並強化嚇阻效能,唯此始能展現具體防治功效,減少竊 盜犯罪案件之發展。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