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談中國政治的特殊運作方式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王毅
作者(外文):Wang, Yi
出版日期:1997
卷期:42
頁次:頁137-139
主題關鍵詞:中國政治毛澤東群眾運動文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金觀濤、劉青峰(19970400)。反右運動與延安整風。二十一世紀,40,2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解放軍某部紅九連黨支部(1967)。開展群眾性的破私立公運動。紅旗,1967(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馮驥才(1991)。一百個人的十年。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銳(1995)。廬山會議實錄。鄭州:河南省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恩傳。晉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宗羲。上蔡學案。宋元學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靈助傳。魏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耶穌會士的中國論著與十七世紀末的法國政情
2. 書評:潘淑華著,《閒暇、身體與政治:近代中國游泳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1)
3. 詮釋毛澤東:文革前夕中共關於戲曲改革的一場論爭
4. 文革研究的新範式與新發現--評Andrew G. Walder, «Agents of Disorder: Inside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5. 書評:巨龍之爪--中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滲透[評Maria Serena I. Diokno, Hsin-Huang Michael Hsiao, and Alan H. Yang eds., «China's Footprints in Southeast Asia»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2019)]
6. 毛時代展覽文化中的政治、群眾和媒介--評Denise Y. Ho, «Curating Revolution: Politics on Display in Mao's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7. 重返1949:杜魯門政府與現代中國的發展[評凱文.裴萊諾,《迅猛的力量:1949,毛澤東、杜魯門與現代中國的誕生》(臺北:遠足文化,2019年)]
8. 1966年的夏季到冬季:毛澤東的文革時間與共產主義戰略
9. 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中國新治理觀
10. 回應劉世鼎
11. 內在化的鬥爭:回應彭麗君〈公民抗命與法治共同體〉
12. 書評:Jeremy Brown, City versus Countryside in Mao's China: Negotiating the Divid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13. 研究當代中國的一塊宏大奠基石--評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
14. 論毛澤東治黨治國的一條思想主綫
15. 2014年4月15日東亞所專題演講--關於「文化大革命」起源的研究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