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就王國維先生幾闋詞中的隱喻印證其與羅振玉之恩怨
書刊名:中華學苑
作者:閔宗述
作者(外文):Min, Tsung-shu
出版日期:1998
卷期:51
頁次:頁157-166
主題關鍵詞:王國維羅振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6
     羅振玉對王國維有提攜資助之恩,其後挾恩索報,王遂以自作之學術論文讓與羅,由羅署名發表,至於一再。後又侵吞、勒索王之財物,繼而與日本浪人同勸溥儀赴日本,王不以為然,羅遂擬「奏請」溥儀「降旨」驅逐王氏,一辱再辱,王遂投水自盡,了此一生。王對此種因怨糾纏,不能亦不肯公然吐露,但在其詞中便不免有比擬影射之處,倘能細心探索,則蛛絲馬跡,所在多有。《觀堂長短句序》兩篇,作者署名「山陰樊志厚」,實則為王氏自作,其中曾謂其詞「……至其言近而指遠、意決而辭婉、自永叔以後未有工於君者也。……」足見王氏之詞,頗有暗含隱衷之字句,不過刻意粉飾,以掩藏真意耳,此蓋屈原「美人香草」之手法,亦本乎「風人之旨」;正如辛棄疾之〈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念奴嬌〉「野塘花落」等詞,倘僅就其表面觀之,恐有失作者之本懷。因不揣淺陋,略事爬抉,就王氏詞中言此類事之較為明顯者詮釋之,或有助於發掘其隱衷乎。
其他
1.孫良水(1993)。王國維投湖自殺之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