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佛教善惡報應論初探
書刊名:正觀
作者:王月清
出版日期:1998
卷期:4
頁次:頁101+103-120
主題關鍵詞:報應論比較扶世助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6
     中國佛教善惡報應論作為中國佛教的理論基礎,有其印度之源、中土之流,與中國傳統報應觀和傳統「承負說」相比,中國佛教善惡報應論以其獨特的內涵和理論特徵,彌補了傳統報應觀理論上的侷限,開展了中土勸世化俗的新思路,成為中土教化民眾的主要宗教倫理工具,其扶世助化之功實不可沒。中國佛教在弘傳人生的精神解脫法門的同時,還擔負著扶世助化、勸善化俗的宗教倫理使命。中國佛教要實現勸善化俗的倫理目的,除了教人們明分善惡外,還需以善惡業報輪迴的宗教理論與世俗的道德實踐相結合,從而使佛教倫理在眾生中產生信仰的約束力量。本文擬以探究中土佛教善惡報應論的印度之源、中土之流入手,在與中土傳統報應觀和傳統「承負說」的比較中,展開以慧遠為代表的中土善惡報應論的獨持內容、理論持質和影響,以說明佛教善惡果報論的扶世助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對儒家倫理的補充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期刊論文
1.湯用彤(1935)。讀《太平經》書所見。國學季刊,5(1),7-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昭瑞(1995)。「承負說」緣起論。世界宗教研究,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柳柄德(1995)。基於永劫回歸思想的主體主義宗教觀探索。韓國宗教,1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僧祐(2001)。弘明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釋僧祐、蘇晉仁、蕭鍊子(1995)。出三藏記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子顯、王仲犖、宋雲彬(1972)。南齊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于吉、王明(1960)。太平經合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6)。印光集。印光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廣弘明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東晉)郝超。奉法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論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74)。宋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氏家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智圓。閒居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