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法治國檢察官之偵查與檢察制度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
作者:陳志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Tze-lung
出版日期:1998
卷期:27:3
頁次:頁79-124
主題關鍵詞:司法機關監督機關偵查主體法律監督檢察官羈押違憲刑事訴訟法上基本權利的侵害人權保障偵查不公開閱卷偵查糾問或辯論不起訴處分確定力檢察官的公正性事業檢察官自白法治國家原則透明化原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2)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4
     法治國家的意義,究竟仍只是政府機關依據權力分力的「權限分配」,即以機關 本位的理解;抑或應以「人民權利保障」為核心的基本思考,即其法認知為機關權力只居維 護民權的下位概念。如持國家機關為高權主權思惟者,單憑機關權力即得作為正當化理由; 然對法治國家採認知為保障人民權利的核心理念者,則法治國家概念即應被認知為「人民對 抗國家侵害的防衛權利之集合」( Die Summe der Abwehrrechte gegenuber staatlichen Eingriffe ),此時政府機關所為侵害人民行為例如羈押、搜索,必須不抵觸法治國家概念 人民權利保障(免於被侵害的權利);否則,仍無法逕為正當化。 檢察官之偵查行為與檢察制度,如就法制史沿革以觀,實為避免法官糾問而有檢察官之設立 ,即廢止法官的審前調查,縮限法官之權力,進而落實不告不理原則。在法治國思惟下檢察 制度係為保障人民基本權利,避免法官恣意而生,這也是檢察官被稱為民主法治革命的產兒 的法背景。 檢察官所為之偵查與早先糾問法官審前調查主要差異,乃在於:檢察官被賦號予人民權利維 護的任務(除了被害人之權利外,尚兼及犯罪嫌疑人權利)及監督警察的調查行為,發揮以 保障人民權利觀點的法律監督,促使偵查秩序亦為法律程序而納入法治國的軌道。 對於刑事訴訟法上基本權利之侵害,則尚須區分涉及認知程序或純醉保全程序而有不同,亦 即兼顧手段與目的性之考量,作為程序規範的具體化制定。 檢查制度與法治國家認知如何契合,涉及到檢察官是否及如何為偵查認知程序的主導者角色 。而目前檢察制度依法院審級配置,似乎有礙於檢察官為全程監督機關的任務。此外,檢察 官與辯護人在偵查、審判、執行程序中的互動關係,亦應有重新體認。又,檢察官如何成為 「舉世最客觀的官署」,而其與法官的任務角色,如何在功能上成為聯立的、同地位的司法 機關,在在均與其具有「法律維護者」的角色認知有關。 本文,針對檢查官之偵查與檢察制度的基本認知與目前實務扞格不入情形提出探討。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