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談《竇娥冤》的悲劇性和悲劇美感
書刊名:輔大中研所學刊
作者:梁惠敏
作者(外文):Liang, Huimin
出版日期:1998
卷期:8
頁次:頁253-273
主題關鍵詞:竇娥冤戲曲悲劇美感悲劇意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88
     《竇娥冤》是元雜劇的經典之一,它的成就自是不容置疑。然而自清末民初,西方戲劇理論傳入中國之後,面對中國戲曲都有一個「大團圓」或「完滿」的大結局,中國學者一直認為中國沒有像希臘悲劇一樣偉大崇高的悲劇作品,是中國戲曲之一大遺憾。本論文便由此著手,分三章節討論元雜劇「竇娥冤」。 首先,在第一章的部分,討論西方和中國的悲劇意識之異同,據此判斷元雜劇《竇娥冤》是為一悲劇作品,充滿了中國特有的悲劇意識。承上,第二章則分三部分討論《竇娥冤》中之悲劇衝突,分別是:衝突的起因、受挫的過程、雪冤的結局。藉由情節的推展,《竇娥冤》呈現了主人翁雖在惡劣環境下犧牲,但其精神長存,終至贏得最後的勝利。第三章則是由《竇娥冤》中之賓白及曲文,來探析《竇娥冤》中所表現出來的悲劇美感。
Other
1.張漢良(1988)。關漢卿的《竇娥冤》一個通俗劇,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汪正章(1993)。論竇娥形象及其深層意蘊。中華戲曲,14,378-3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道超(199201)。中國善惡報應習俗。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燕萍(199612)。愛情與夢幻--唐朝傳奇中的悲劇意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國維(1993)。宋元戲曲考。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傳寅(1993)。中國戲曲文化概論。湖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柏梁(1994)。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王國維(1984)。紅樓夢之美學上的價值。紅樓夢評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棟霖、王文英(1991)。戲劇美學─種現代闡釋。戲劇美學─種現代闡釋。江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興庚(1994)。中西悲劇感受理論。中西美學思想比較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Aristotle。詩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1993)。美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